超越网

江心寺阅读答案-柴望,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2019-03-06 22:08超越网

江心寺
柴望
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
【注】①江心寺位于今温州瓯江江心的岛上,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后不久。②1130年金兵南犯,宋高宗南奔,曾渡过此江,当时的行宫就设在江心寺里;在作此诗之前,文天祥为了组织抗元力量,也曾来到过温州。
14. 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人在首句感慨江心寺北方的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门户却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
B. 第二句运用拟物,江心寺附近的小山,依旧像海中仙山小蓬莱一样,安然峙立在瓯江之中。
C. 寺塔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潮涨时,三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环境极为凄清荒凉。
D. 东流滚滚的瓯江沉浸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也只能使山寺里的高僧在入定之后,增加些哀思罢了。
E. 这首咏江心寺的七律意旨沉痛,运笔微婉,多用暗示笔墨,如“输与高僧入定回”名暗示国运难回。
15. 透过全诗,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C 15. 诗人是一个心忧国难.思念故国的南宋遗民形象。①诗人在江心亭遥望二山,感慨昔日江防而被敌军占领,“彻夜开”“却似”二语颇含感慨,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溢于言表) ②从遗老口中谈论往日宋高宗曾避兵此地,那时国家虽危,却也能成偏安之局,如今山寺犹在,复国的希望却已渺茫。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一山却似小蓬莱”,没有运用拟物修辞。C项,“环境极为凄清荒凉”说法错,应是“寂寥、冷清”。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透过全诗,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是考查诗歌的人物形象。作答时结合诗歌的题目、写作背景、诗歌所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者情感来考虑。由诗歌的注解了解到,这首诗作于南宋灭亡后不久,作者经过江心寺,感慨今昔,遂作此诗。注解中说“1130年金兵南犯,宋高宗南奔,曾渡过此江,当时的行宫就设在江心寺里”,即诗中所说的“上皇曾渡此江来”,同时“在作此诗之前,文天祥为了组织抗元力量,也曾来到过温州”。“寺北金焦彻夜开”,诗人感慨江心寺北方的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而今门户却彻夜开放,江防而被敌军占领,产生深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东流滚滚的瓯江沉浸过多少英雄的泪水,而今也只能使山寺里的高僧在入定之后,增加些哀思罢了,暗示复国的希望却已渺茫。由此可见,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心忧国难、思念故国、感慨今昔的南宋遗民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