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述怀
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4. 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身似蝶
B. 影非蛇
C. 逆旅
D. 杜宇
15. 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 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 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 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16. 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答案】
14. C
15. D
16. 诗句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深夜寂寂,风雨凄凄,庭中芭蕉本显清冷,在风雨撼动下,更是凄凉萧瑟,引起诗人的身世感怀和无限愁绪。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全诗营造了悲秋的感情基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回顾选项中的内容在哪些篇目中出现过,以此来辨明是否使用典故。A项,“身似蝶”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因庄周有梦中化蝶之事,后来人们称梦境为“蝶梦”。B项,“影非蛇”用“杯弓蛇影”故事。汉应劭《风俗通·神怪》:“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遂感腹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经友人告知是壁上赤弩照影于杯,其形如蛇,始感释然而病亦愈。” D项,“杜宇”即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国国王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因其啼声若“不如归去”,故称。这三项都使用典故。C项,“逆旅”即“旅舍”,没有使用典故。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首联“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流露出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的情感。B项,颔联“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流露出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的情感。C项,从注释“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可知作者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这三项都是“愁”之因。D项,“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错误,从诗歌尾联“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可知,作者此时身在故乡,并非旅居在外,所以作者感叹的说:我并没有离开故乡,不需你唤“不如归去”,劝我回家了。作者有志用世,但当时是豺狼当道,善类遭受摧残陷害的不知多少,作者只好郁郁家居。因此最后两句,才点明胸怀,倾诉出报国无门、壮志难展的感慨。选项中“羁旅在外”“触动乡思”一说错误。故选
D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题干没有给出鉴赏的角度,考生可以先理解诗句的内容,明确诗句写了什么,是如何来写的,流露出什么情感,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夜深风雨撼庭芭”,这是诗歌首句,诗句中提到时间、天气、环境,时间是“夜深”,天气是“风雨”,环境是“风雨撼庭芭”,诗句是说夜深了,窗外的风雨,正摧撼着院子里的芭蕉。“夜深风雨”扣住诗歌标题中的“夜雨”,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冷的氛围,。庭中芭蕉本显清冷,在风雨撼动下,更是凄凉萧瑟,这声音萧萧瑟瑟,唤起了诗人纷乱的新愁。他是在梦中惊醒的,清冷的环境,忧郁的愁思,使他有心绪如麻之感。首句就为全诗营造了悲秋的感情基调。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