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歌鉴赏要切实把握“五看”
据多年高考阅卷统计分析,古代诗歌阅读一直得分偏低。其实,读懂诗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是要感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三要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想答好这类试题,在掌握前面所讲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五看”。
一看标题,挖掘隐含信息。不同的标题,往往蕴含的信息也各有不同。标题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交代写作的缘由;表明诗歌的题材;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不同的标题,侧重点各有不同。
二看作者,明确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作者的心境不同,也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阅读诗歌时,要注意作者的境况如何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看注释,破解重点难点。注释部分,往往交待了一些和诗歌有关的知识、文学典故、作者介绍或写作背景。我们捕捉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的主旨。
四看题干,把脉答题提示。题干的显著特点是答题指向性明确。如果知晓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解决答什么、怎么答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组织答案。因此,同学们在阅读题干时,一定要细心、敏锐,尽可能多地捕捉有效信息。
五看题材,快速读懂诗歌。根据题材的不同,我们常常把诗歌分成很多类: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若能判定一首诗歌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比如,咏史怀古诗多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逝,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再比如,边塞征战诗多抒发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或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