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狄仁杰,字怀英,太原并州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②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
③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技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元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新唐书·狄仁杰传》)
1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仁基咨美其谊( ) (2)坐误斧昭陵柏(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张释之廷诤曰( )
A.通“争”,争论 B.警告 C.规劝 D.公开发表讼言
(2)王本立怙宠自肆( )
A.放纵 B.卖弄 C.依仗 D.趁着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有4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四处标识出来。
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19.蔺仁基为什么称赞狄仁杰“贤”?
20.第②段中,狄仁杰是如何化解高宗怒气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
15. 赞叹 因……犯罪
16. C C
17.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18.朝廷假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的人,使现行的法律受到破坏,这该怎么办呢?我希望(您)先斥责(他),作为对大臣们的警诫。
19.狄仁杰孝顺且能推己及人,郑崇质母亲年老且有疾病,狄仁杰便想代替郑崇质出使僻远的地方,以免郑崇质的母亲担忧儿子。蔺仁基赞赏他的品行,且为自己与人不睦的行为感到惭愧。
20.狄仁杰从三个方面化解高宗怒气,一是举出前朝汉文帝时的实例,引导高宗意识到法律有差别等次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二是从法律对百姓的意义而言,“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按法令不当死,若赐死,百姓将无法所依、不知所措;三是对高宗自身的影响,“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因为一棵树杀两名大将,恐招后人议论。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1)句意:蔺仁基赞叹他的情谊。咨:赞叹。
(2)句意:因误砍了昭陵柏树而犯罪。坐:因……犯罪。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1)句意: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诤:规劝。
故选C。
(2)句意:王本立仗着受宠恣意而行。怙:倚仗。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狄仁杰)出使岐州,几百名逃亡的士兵抢掠行人,道路上人们不敢往来。官府抓捕了盗贼党羽严加审讯,然而其他人仍混乱不能制止。
“岐州”是“使”的目的地,之前省略介词“于”,“岐州”为介词宾语,之后断开;“亡卒”做“剽行人”的主语,应在“亡卒”前断开。
“行人”是“剽”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官”做“捕系”的主语,在其前断开。
“而余曹纷纷不能制”的“而”表转折,应在其前断开。
最终划分为: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重点字词:“借”,假使;“乏”,缺少;“鲜”,少;“有罪”,有罪的人;“亏”,使……受损;“奈何”,怎么办;“愿”,希望;“斥”,斥责;“戒”,警诫。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当他还是小孩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争着申辩对答,狄仁杰读书而不予理会,官吏责问他,他回答说:“我在书中正与圣贤对话,哪有时间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考中明经科,调任汴州参军。他受到官吏的诬告,黜陟使阎立本召见并讯问他,惊异于他的才华,道歉说:“圣人孔子说查看一个人所犯下的过错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先生是被埋没的人才啊!”便极力推荐他,使他得授并州法曹参军。狄仁杰的父母住在河阳,狄仁杰登上太行山,回头看,看见一片白云孤身飞过,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父母就住在它的下面。”他眺望惆怅很久,白云飘走才离开。同府参军郑崇质的母亲年岁大而且有病,郑崇质本应该出使僻远的地方。狄仁杰对他说:“你怎能留给双亲儿子远行万里的担忧呢?”(狄仁杰)到长史蔺仁基那里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蔺仁基赞叹他们的友谊,这时蔺仁基正和司马李孝廉不和,两人相对说:“我们可要稍稍感到惭愧了!”于是两人对待彼此像原来一样,他常常说:“狄仁杰品德贤良,北斗以南,只有他一个人罢了。”
不久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积压时间长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当时的人称道他公平宽厚。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由于用斧头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按律定罪应当免死,高宗下诏书要处死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不应被处死,皇帝生气地说:“这使我成为不孝子孙,一定要处死他们。”狄仁杰说:“汉朝有偷盗高庙玉环之人,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在朝廷直言规劝说:‘假如拿了长陵一捧土,该如何按律定他的罪呢?’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进言,我死后,无颜于地下去见张释之、辛毗。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大庭广众之中(予以公布),徒刑、流放、处死、问罪,都有一定的标准。哪里有犯的不是该判处极刑的罪,却马上命令处死的?法律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那么万民百姓手脚往哪里放都不知道了。现在误砍一棵柏树,就杀掉两位大臣,后世将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于是皇帝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天后,狄仁杰被任命为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宠恣意而行,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过,皇帝下诏宽宥他。狄仁杰说:“朝廷假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却不少。陛下怜惜有罪的人,破坏了现行的法律,这该怎么办呢?我希望您先斥责他,作为对大臣们的警诫。”王本立受到惩处。从此朝廷上下都严整恭顺起来。
(狄仁杰)出使岐州,几百名逃亡的士兵抢掠行人,道路上人们不敢往来。官府抓捕了盗贼党羽严加审讯,然而其他人仍混乱不能制止。狄仁杰说:“这是因为他们方法用尽,只能成为祸患。”于是公开宽免自首者的条例,放出被关押的人,发给他们粮食之后就释放了,让他们相互传话,于是(他们)都自己绑着自己来到衙门。皇帝赞叹他通晓变通之策。(狄仁杰)在圣历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号叫文惠。狄仁杰所推荐引进的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都是唐朝中兴时期的名臣。中宗即位,追封他为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