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四·和凝》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2019-08-03 17:29超越网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四·和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B.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C.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D. 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五代时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王死后在太庙被供奉时起的称号,多带有祖、宗等字。
B. 丈夫,也叫大丈夫,文中指有所作为的人。与《谷梁传》中“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中的“丈夫”同义。
C. 翰林,古代官职名,唐朝时始设,专门掌管由皇帝直接发出的重要诏令,后世大多沿袭下来,但不尽相同。
D. 开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又称为汴梁、汴京,与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等同称为中国著名古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凝出身世家,自幼聪慧。他的九世祖唐朝时做过监察御史,他父亲虽然没有做过官,但喜欢和文人交往;他小时候就聪明敏捷,气质出众。
B. 和凝事主忠贞,讲究道义。他初入仕途时,担任贺瑰的从事,贺瑰战败,只有他始终追随;敌人的骑兵紧追不舍时,他果断引弓射杀了对方。
C. 和凝分析形势,料事如神。高祖要到邺城去时,他预料安从进必然会趁机造反,建议高祖早作准备;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和他设想的一样。
D. 和凝善待人才,提携后辈。他年轻时考中进士第五名,到他掌管科举时,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也同他一样封为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
13. 把下列课本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2)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和凝撤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都非常恭肃,不再喧哗,录取的都是当时优秀的人,被称赞选择了合适的人才。
(2)高祖多次召见他,用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符合高祖的心意。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根据前后文可知,“谓”的主语是“从进”,宾语是“高祖方幸邺”,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比较AC两项,主要是“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这句断句的不同。“行”和“遇”都是动词,主语都是“安从进”,两种行为中间断开合适,所以是“/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故选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B句中“与《谷梁传》中‘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中的‘丈夫’同义”错,不同义,后句中“丈夫”为成年男子。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敌人的骑兵紧追不舍时,他果断引弓射杀了对方”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是他喝斥警告紧追不舍的敌军没有效果后,才射杀了对方。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彻”拆毁、拆下;“肃”恭肃、肃静;“哗”喧哗;“取”录取;“秀”形容词作名词,优秀的人;“称为得人”被动句,意思是“被称赞选择了合适的人才”。第二句得分点:“数”多次;“问以时事”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以时事问”;“称旨”符合上意,此处指“符合高祖的心意”。

参考译文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曾任唐朝检察御史,后世子孙没有做官读书的。和凝的父亲和矩,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然而唯独喜欢礼遇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结文人,因此和凝得以和一些文人交往。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考取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战败,一个人逃跑,只有和凝跟随着他,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走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而死,我为自己没有死得其所而遗憾,怎么能走开呢!”不久,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凝这年轻人,是有志向讲道义的人,以后必然会富贵,你们要好好侍奉他!”于是将女儿嫁给了和凝。
天成年间,朝廷授和凝殿中侍御史一职,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科举。当时,进士中有很多轻浮的人,喜欢吵吵闹闹制造声势来扰动主考部门。主考部门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围上荆棘,关上省门,不让人出入,成了常规。和凝撤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都非常恭肃,不再喧哗,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称得上选择了合适的人才。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判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符合高祖的心意。高祖将要去邺都,襄州的安从进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将怎么办?”高祖说:“你将怎么处置这件事?”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是要来制服别人的。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紧急情况时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去邺,没料到晋兵的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升为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和凝喜欢装饰车子和服饰,写文章以数量多为丰富,有文集一百多卷,曾经自己刻板印行于世,有识之士大多批评他这种做法。但他天性乐于做善事,喜好称赞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录取的进士,以自己当年考中的名次为尊。和凝考中进士时的名次是第五,后来他主持贡举,就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做到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都与和凝相同,当时人认为是荣耀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