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12-16 17:45超越网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
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
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朱国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B. 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C. 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D. 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其职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B. 摄,文中有“代理”的意思,即代理职务,如“摄政”意为代君主管理国家
C.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D. 会试,科举制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贡院举行,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
B. 朱国祚参议朝政,敢于直言谏诤。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
C. 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D. 朱国祚不计前嫌,一心为公。当因事触犯自己的刑部待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在皇上面前极力挽救。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2)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


10. B    11. D    12. D 
13. (1)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皇上不查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乡。
(2)朱国祚在完成有关事宣后,就请求罢兔,皇上下优待诏不允许.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二年会试,按旧制,总裁只用内阁一人,这一科用何宗彦和朱国祚,有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帝旨意而受到特别任用的。“明年会试”交代时间事件,是一个整体不用断开;“故事”是指按旧制,前后可断开;“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中“何宗彦及国祚”是一起作宾语,不宜断开。
A项,“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断句错误,“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断句错误,故A错误;
C项,“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断句错误,故C错误;
D项,“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断句错误,“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断句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D项,“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错,会试考期在一三月份,故称“春闱”,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故D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D项,“他在皇上面前极力挽救”错,文中是“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即“朱国祚与人联合上疏申救,又单独上奏疏为他抗争”,可见并非“在皇上面前”。故D错误。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劾”,弹劾;“逾检”,超越礼制;“不问”,不查问;“引疾”称病回乡。(2)中“既”已经,在……后;“竣事”,完成有关事宣;“即”,就;“不允”,不允许。

参考译文: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修撰,进为洗马,担任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升任谕德。万历二十六年,破格提升为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非常蛮横霸道,朱国祚写信给巡按御史曹楷,让他揭发陈奉的罪行。皇上发怒,差点将曹楷逮捕,陈奉也因此被撤职。
当时皇长子的储位还没有确定,冠礼、婚期超过了期限,朱国祚多次上疏进谏。外戚之臣郑国泰请求先举行冠礼、婚礼,后册立储位。朱国祚上疏说:“本朝规定,外戚不能干预政事。册立大典,不是郑国泰所应当说的。况且先册立,后举行冠礼、婚礼,其仪仗冠服的制度,祝酿敕戒的辞令,升降坐立的位次,朝贺拜舞的礼节,因名分加以区别,因区别制定礼节,很是严格并且分明。一旦失掉秩序,名分将大乱。违背累朝祖宗的制度,背离皇上的明伦,触犯天下的清议,都是这个话。”朱国祚担任尚书近两年,为争国本上了几十道奏疏,储位最终确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贡土特产,朱国祚弹劾他。不久朱国祚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皇上不查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乡。
光宗即位,因为朱国祚曾在府侍奉,特下圣旨拜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奉与机密要务。不久又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进文渊阁。朱国祚平素行事清正谨慎,坚持以国家大局为重,被称为长者。第二年会试,按旧制,总裁只用内阁一人,这一科用何宗彦和朱国祚,有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帝旨意而受到特别任用的。朱国祚在完成有关事宜后,就请求罢免,皇上下优待诏不允许。刑部尚书王纪被魏忠贤所驱逐,朱国祚与人联合上疏中救,又单独上奏疏为他抗争。王纪担任礼部侍郎时,曾因某事与朱国祚抵触。
三年晋封为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授武英殿。上十三道奏疏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加封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傅,乘着驿车归家。第二年逝世。追封为太傅,谥号文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