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洽,字叔远,武进人。好古力学,与兄济、弟浚并有名。洪武中,以善书荐授兵科给事中。尝奉命阅军,一过辄识之。帝嘉其能,赐金织衣。父戍五开①殁,洽奔丧。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建文中以茹瑺荐,起文选郎中。成祖即位,擢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安南兵起,命洽赴广西,与韩观选士卒从征。及大军出,遂命赞军务,主馈饷。安南平,转吏部左侍郎。是时黄福掌布、按二司事,专务宽大,拊循其民。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还朝,命兼署礼部、工部事。七年复参张辅军讨简定,平之。还,从帝北征,与辅练兵塞外。九年复与辅往交阯,讨陈季扩。居五年,进兵部尚书,复留赞李彬军事。仁宗召黄福还,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参军务。中官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黎利尤桀黠。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相能,寇势日张。洽上疏言:“贼虽乞降,内怀诡诈,党羽渐盛,将不可制。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宣宗降敕切责智等,令进兵,复败于茶笼州,帝乃削智、政官爵。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往讨,洽仍赞其军。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十一月进师应平,次宁桥。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伏发,官军大败。洽跃马入贼阵,创甚坠马。左右欲扶还,洽张目叱曰:“吾为国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挥刀杀贼数人,自刭死。事闻,帝叹曰:“大臣以身殉国,一代几人!”赠少保,谥节愍。官其子枢刑科给事中。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
【注】①五开:地名。元英宗至治二年,置五开洞,隶属靖州。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B.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C.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D.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理:即大理寺,负责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古代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B.馈饷:馈,送食物给人吃;饷,指军队的俸给、粮饷。文中指赠送军中粮饷。
C.中官:古官名,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与地方官相对而言,本文中指的是宦官。
D.赠:古代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或爵位,文中指追封陈洽少保的职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洽学习努力,有过人之处。他喜爱古代的事物,与哥哥陈济、弟弟陈浚一并出名;因为善于记住人的面貌,曾经得到皇帝的赏识。
B.陈洽仕途通畅,终以身殉国。他曾任兵科给事中、文选郎中、兵部尚书等职,其间多次受人推荐;进师应平,因兵败而陷贼阵,为坚持道文而自刎。
C.陈洽通晓军事,敢上疏进谏。他曾参与平定安南、简定等战役;在平定黎利叛乱时,他曾向皇帝上书建言,使陈智、方政被削去了官爵。
D.陈洽审时度势,能临危不惧。宣德元年九月,王通率兵南征讨伐交阯,但他不听陈洽之言,结果大败;陈洽遭受伏击,但仍然奋勇杀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戍五开殁,洽奔丧。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5分)
(2)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5分)
10.A
11.B[“赠送”错。文中“赞军务,主馈饷”的意思是,辅佐军务,主管粮饷,所以此处的“馈”不是“赠送”,而是“粮饷”或者“运送(粮饷)”。]
12.C(陈智、方政被削去官爵是因为他们在茶笼州战败,并不是因为陈洽的上书。)
13.(1)父亲戍守五开时死去,陈洽前往料理丧事。恰逢蛮人叛乱,道路阻塞,(陈洽)冒着生命危险从小路走,背着父亲的尸骨返回。(“戍”“殁”“会”“道梗”“间行”五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陈洽甄别选拔有才能的人,用风教纲纪整顿部队。考核将领和士兵的功劳和罪过,建立土官制度,经营管理士兵的口粮,分析解决事情非常迅速。(“甄拔”“才能”“核”“经理”“剖决”五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陈洽)喜爱古代的事物,努力学习,与哥哥陈济、弟弟陈浚一并出名。洪武年间,(陈洽)因擅长写文章受人举荐,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官职。(陈洽)曾经奉命检阅军队,(士兵)只要在他面前经过一次他就能记住那个人的面貌。皇帝赞赏他的才能,赐予他金织罗衣。父亲戍守五开时死去,陈洽前往料理丧事。恰逢蛮人叛乱,道路阻塞,(陈洽)冒着生命危险从小路行走,背着父亲的尸骨返回。建文年间,因茹嫦推荐,(陈洽)被征召为文选郎中。成祖称帝后,(陈洽)升任吏部右侍郎,改任大理卿。安南兵事兴起,(皇上)命令陈洽前往广西,与韩观一起挑选士兵跟随征伐。等到大军出发,就命他辅佐军中事务,主管运输粮饷。安南平定后,(陈洽)转任吏部左侍郎。这时黄福掌管布政、按察二司的事务,专心致力于宽大政策,安抚那里的百姓。陈洽甄别选拔有才能的人,用风教纲纪整顿部队。(陈洽)考核将领和士兵的功劳和罪过,建立土官制度,经营管理士兵的口粮,分析解决事情非常迅速。返回朝廷,(皇帝)命他代理礼部、工部事务。永乐七年,(陈洽)再次加入张辅的军队讨伐简定,平定了叛军。回来后,(陈洽)跟随皇帝出征北方,与张辅一起在边塞之外训练士兵。永乐九年,他再次与张辅前往交阯,讨伐陈季扩。过了五年,(陈洽)晋升为兵部尚书,再次留下辅佐李彬管理军中事务。仁宗征召黄福回京,派陈洽掌管布政、按察二司,仍然让其参与军事要务。宦官马骐贪婪暴虐,陈洽不能够制止,反叛的人四处起事,黎利尤其凶悍狡黠。而且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能彼此亲善和睦,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陈洽(向皇上)进呈奏章说:“贼寇虽然乞求投降,内心却怀着阴谋诡计,(等到他们的)党羽日渐兴盛,(贼寇)就将不可制服了。恳请谕告各位将帅迅速消灭贼寇,不要被贼寇引诱。”宣宗降下敕令严词责备陈智等人,命令他们进军,他们再次在茶笼州战败,皇帝于是削夺了陈智、方政的官爵。(皇上)命令成山侯王通佩挂征夷将军印信前去讨伐,陈洽仍旧辅佐他的军务。宣德元年九月,王通抵达交阯。十一月进军应平,驻扎在宁桥。陈洽与各位将帅说地形险恶,恐怕有埋伏,应当停止进军以观察贼寇。王通没有听从,指挥军队直接渡过,陷入泥淖之中。伏兵跃起,官军大败。陈洽跃上马背冲入贼寇阵地,受重伤后掉下马。身边的人想扶他撤退,陈洽瞪大眼睛大声呵斥说:“我身为国家大臣,吃俸禄四十年,报效国家就在今天,(我)坚持道义绝不苟且偷生。”(陈洽)挥舞大刀杀死贼寇多人,自刎而死。事迹上报,皇帝感叹地说:“大臣以身殉国的,一代有几人啊!”(皇上)追赠(陈洽为)少保,谥号节愍。(皇上)任命他的儿子陈枢为刑科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