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卢象昇,宜兴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卢象昇传》

2019-01-30 11:43超越网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祯是明朝君主朱由检的年号。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B. 巡抚是官职名称,明朝初年指京官巡察地方。清朝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 畿辅是指京都附近的地方,在清代是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三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 辰未是中国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辰时对应现代纪时的07:00-09:00,未时对应现代纪时的13:00-15:00。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 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 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 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答案】
10. A
11. A
12. D
13. ①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②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③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用矣”标志性词语,后面断开;“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前后是因果关系,中间不要断开;“要之”是对前文的总结,前面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并非所有的帝王专用一个年号。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D项,“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错误,原文是:象昇上疏救,不得。故选
D。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由是:因为这件事;惜:为……惋惜;多:称赞;所以:借以;信:实在;观:景象;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参考译文】
卢象昇,(浙江)宜兴人。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善于射箭,熟悉用兵的谋略。(崇祯)六年,贼寇流窜到京城郊区,占据西山,象昇击退了 他们。(后来)贼寇逃回西山,围攻冷水村,象昇设下埋伏,大败贼寇。象昇每次到战场,(总是)身先士卒,与贼寇格斗,(即便)敌人的刀锋触及马鞍也不顾,丢失马匹就步战。(有一次)追赶贼寇到悬崖,一个贼寇从山顶射中象昇的额头,象昇提刀战斗更加迅猛。贼寇惊骇逃走,互相告诫说:遇到卢廉使(象昇)就会死,不可侵犯他。
(崇祯十年)九月,清兵驻扎在牛栏。(皇上)征召宣、大、山西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京护卫。赐给象昇尚方宝剑,督率天下的援兵。象昇穿着麻衣草鞋,到郊外誓师。当时,杨嗣昌、高起潜主张议和。象昇知道了(这事),顿脚叹息说:我受国家的恩惠,只恨不能死得其所,假如万一发生不幸,宁可捐躯断头。决定策略进行战争,然而事情多为杨嗣昌、高起潜所阻挠(破坏)。上疏请求分派部队,就议定宣、大、山西三大帅归属象昇,关、宁各路归属起潜。象昇名义上总督天下的军队,实际上不到二万人马。驻扎在顺义。
清兵南下,分三路出兵象昇带领残余的士兵,驻宿在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军到贾庄。起潜带领关、宁的部队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昇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潜)不答应。(象昇的)部队到蒿水桥,遇到清兵。象昇率领中军,大威统率左军,国柱统率右军,于是交战。第二天清晨,(敌人的)骑兵数万包围了三圈。象昇指挥士兵激战,呼喊声震动天空,自辰时到未时,炮箭穷尽。象昇亲自奋勇格斗,后面的骑兵都跟随前进,(象昇)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上中了四箭三刀,于是倒下。杨陆凯害怕敌众伤残他的尸体而伏在上面,背上带着二十四箭死去。全军覆没。
侯弘文,是个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寇。卢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楚,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上报。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守。天下的人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而称赞象昇。
赞曰: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的,总的说来也是天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