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举崇祯元年进士。
八年,迁右参议,监江北诸军。黄梅贼掠宿松、潜山,将犯安庆,可法追击之潜山天堂寨。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风阳总督马土英潜与既大绒计议主立福王。士英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送福王至仪真,于是可法等迎王。可法仍掌兵部事,士英仍督师凤阳。
当是时,士英旦夕冀入相。及命下,大怒,以可法七不可书奏之王。可法遂请督师,出镇淮、扬。十五日,王即位。可法去,士英辈益无所惮。
得功、泽清、杰争欲驻扬州。杰先至,大杀掠,尸横野。泽清亦大掠淮上。临淮不纳良佐军,亦被攻。朝命可法往解,得功、良佐、泽清皆听命。
六月,大清兵击败贼李自成,自成弃京师西走。可法请颁监国、登极二诏,慰山东、河北军民心。开礼贤馆,招四方才智。八月出巡淮安,阅泽清士马。
比大清兵已下邳、宿,可法飞章报。士英谓人曰"渠欲叙防河将土功耳。"慢弗省。而诸镇逡巡无进师意,且数相攻。明年,正月,饷缺,诸军皆饥。
时大兵已取山东、河南北,逼淮南。四月朔,可法移军驻泗州。可法檄诸将救盱眙。俄报盱眙已降大清,泗州援将侯方岩全军没。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可法撒各镇兵,无一至者。二十日,大清兵大至。诸文武分牌拒守。旧城西门险要,可法自守之。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可法死,觅其遗骸。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 ·史可法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B.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C.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D.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九州"之一,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B.登极,意思是登上高处,后借指新皇帝即位,文中指史可法请福王即皇帝位。
C.檄,本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专指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D.袍笏,指古代官员上朝觐见天子或者官员间相互拜访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可法统兵廉信,击退来犯贼军。他清廉讲究信义,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当黄梅贼军大肆掳掠之后要来侵犯安庆时,他将贼军追击到天堂寨。
B.史可法迎立新君,请求出京督师。马士英等人发兵迎送福王即皇帝位,他只好迎立新君;马士英不满职位未变而大怒时,他请求出京督师淮扬。
C.史可法调解纷争,积极谋划报国。地方将领为一已私利相互争斗,他奉命从中调解;形势危急,他请求安抚民心、招纳人才,亲自外出阅军。
D.史可法镇守扬州,最终以身殉国。清兵包围扬州城,他与部下分兵防守,两天后城被攻破,他自杀未遂被俘虏,慷慨大呼,最终被清兵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4 分)
(2)士英谓人曰"渠欲叙防河将士功耳。"慢弗省。(4分)
14.史可法两次前往驻防扬州的背景原因是否一样? 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10.(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另外还需要注意对一些专有名词、文化常识的理解、把握。解答时,可先忽略停顿相同的地方,重点分析停顿不同之处,用排除法进行选择。本题原文标点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前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勤王"是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的一种做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封号,把它断在下句开头,就理解成了一种封号,成了"渡江"的主语,据此排除A、D两项。"潜"是暗中、暗自的意思,做"与阮大铖计议"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C项,故选B。
11.(3分)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官员间相互拜访时"说法有误。袍笏只在官员数见天子时才可以用。故选D。
12.(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易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既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马士英等人发兵迎送福王即皇帝位,他只好迎立新君"说法有误。从原文看,马士英等人只是迎送福王,没有让福王马上即位,福王即位,是在史可法出京后的四月十五这天。故选 B。
13.(8分)翻译
(1)(4分)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为得到战士的拼死效力。(采分点"行、授衣、死力"各1分,句意1分)
(2)(4分)马士英对人说"他想按防河将士之功授官罢了。"怠慢不警觉。(采分点"渠、叙、省"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14.(3分)不一样。第一次因他人在福王面前构陷他,他主动要求驻防。第二次大清军队逼近,他移兵前沿迎敌因盱眙已降清,授将全军覆没,形式孤危不得不回扬州防守。
文言文参考译文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考中崇祯元年进士。
崇祯八年,升任右参议,兼督江北诸路军。黄梅贼军劫掠宿松、潜山,将要犯将要侵犯安庆,史可法追击威军到潜山的天堂寨。史可法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战士的拼死效力。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犯京城,史可法是誓师援救京城。军队渡口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经沦陷。适逢南都正在商议拥立新君。风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主张拥立福王。马士英与黄得力、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送福王到仪真,于是史可法等人迎接福王。史可法仍然掌管兵部事务,马士英仍然在凤阳督师。当时,马士英随时希望入内阁任宰相。等到命令下达,大怒,把史可法七不可的奏书进献给福王。史可法便请求外调督军,出京镇守淮、扬。四月十五日,福王即皇帝位。史可法离开后,马士英等人更加无所忌惮。黄得功、刘泽清、高杰争着要驻守扬州。高杰先到大肆杀人抢掠,尸横遍地。刘泽清也大肆抢掠淮上。临淮因不接纳刘良佐的军队,也遭到刘良佐得进攻。朝廷命令史可法前往调解,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都听从命令。六月,大清军队击败李自成的贼军,李自成抛弃京城向西逃走。史可法请求颁发监国、即位两道诏书,以抚慰山东、河北一带居民的心。开设礼贤馆,招搅四方才智之士。八月出外巡视淮安,检阅刘泽清的军队。
等到大清军队已经攻下邳州、宿州,史可法飞章向朝廷报告。马士英对人说"他想接防河将士之功授官罢了。"怠慢不警觉。而各镇也犹犹豫豫没有进军的意思,并且多次互相攻占。第二年,粮饷缺乏,各路军都出现饥荒。
当时大清军队以夺取山东、河南河北,逼近淮南。四月初一,史可法转移军队驻防泗州。史可法传撒诸将救援盱眙。不久报告说盱眙已经投降大清,泗州援将侯方岩全军覆没。史可法一天一夜奔回扬州。史可法传撤各镇军队但没有一阵军队前来。二十日大清军队大规模到来。众文武官更分城牌拒守。旧城西门险要,史可法亲自守卫。过了二天,大清军队迫近城下,炮击城西北角,扬州城于是被攻破。史可法自例未死,最终被捕。史可法大叫说"我是史督师。"于是杀死了他。
史可法死后,寻找他的遗骸。过了一年,家人举袍笏为他招魂,埋葬在扬州城郭外的梅花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