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柳梢青・春感阅读答案-刘辰翁,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2019-12-11 11:45超越网

柳梢青・春感
刘展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骨,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诗人,曾参与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此词为宋亡后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所作。②海上:临安失守后,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元宵节有感而作。这从词中“银花”“戏鼓”“月明”等景物可以看出。
B. 劈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出都城临安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还渲染出一种阴冷森严的气氛,揭示了全篇的时代背景特征。
C. 词的上片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如实描绘了都城临安景象,又用“洒泪”“愁城”“不是歌声”等语表达内心的悲伤,可谓情景交融。
D. 词的下片由“故国”“高台”“月明”所组成的意境与李煜的《虞美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且表达的感情也一样。
15. 本词以三组名词意象作结,看似并列,其实有一组意象起统帅作用,请问是哪一组?为什么?


14. C  
15. “海上心情”起统率作用。因为“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包含着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山中岁月”指隐居故山寂寞漫长的岁月,有寂处山中不与异族统治者合作的孤傲;而“海上心情”代表矢志抗击侵者的志向。归根结蒂,隐居不仕、怀念故国都是“海上心情”——民族气节的表现,以“海上心情”作结,点出了“辇下风光”“山中岁月”的实质,而且是对全篇思想感情的一个总收束。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如实描绘”错误,词人当时稳居山中,对临安的描写当为想象。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本题要求在结尾三组名词意象中找出起统帅作用的意象并说明原因。首先找到诗歌中的三组名词意象: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再结合上文、注释(海上指爱国志士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背景(南宋灭亡之后所作)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借写元宵节以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来分析。""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吴熊和说:“‘海上心’,用苏武在北海矢志守节事。这个理解非常正确,符合词人思想感情的实际。"又有评论说:揭拍三句,“辇下”忆昔;“山中”述今;“海上”念远。辛酸苦辣,一齐兜上心,益觉其心志之衰。三者中隐居不仕、怀念故国都是“海上心情”——民族气节的表现,以“海上心情”作结,点出了“辇下风光”“山中岁月”的实质,所以“海上心情”起统帅作用。这三句思维极为跳跃,内涵极为丰富。全词到此收束,但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