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阅读答案与翻译-李好古

2019-12-01 12:56超越网

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记功。③治安:贾谊曾给汉文帝上《治安策》。
(1)从全词看,简析“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
(1)(4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2分)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2分)
(2)(4分)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②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每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给2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解析
(1)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上阙中,“几兴亡”陈述的是历史兴衰;“千古英雄成底事”描述了历史英雄已逝;“草”“茫茫”“霜”等词渲染了荒凉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感叹与思索.下阙可结合着“有意”“扫沙场”“击楫中流”表现了作者年轻时的远大志向;“空怅望”表现了作者终成一场空,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2)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赏析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知识积累,结合着具体诗句来分析,上阙可抓住描写的“平沙”“洗岸”景物特点,“草接天长”“霜”,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的惆怅、担忧之情,故此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下阙,“馘名王”“ 欲上治安”等是历史典故,故运用的是典故的手法.“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这些都是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少年有意”“空怅望”从年轻时的志向与现实的理想落空进行对比,故运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译文: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简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的感怀之作。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作者的《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此为比较好的一首。上片寓情于景,抒发兴亡之感慨。通过单调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劫后的荒凉,痛悼国家不幸,慨叹千年兴亡,表现出作者对国事忧虑的惆怅心情。下片追忆少年时杀敌报国的豪情与理想,感叹自己功业未就,壮志难酬。词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慨放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表现,写得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极能感动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