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忆昔阅读答案-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2019-11-23 12:05超越网

忆昔①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
B. 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现了达官权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
C. 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
D. 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15. 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14. C 
15. 采用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的手法(或答象征比喻亦得分),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社稷倾覆的担忧和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无限怆怀感伤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直抒胸臆,辞旨显达”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不是直抒胸臆,辞旨较为含蓄。“子夜歌”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由此可知,颔联的“长似昼”“不知秋”语含双关,话语之中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直抒胸臆”“显达”之说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然后要理解尾联的意思,看尾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手法,其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意思是“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如果说上文诗人沉浸在昔日的话,那么尾联则把对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追昔抚今,感慨万端,此地此景,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诗人的感叹,实则包含了对前面所写的醉生梦死生活的谴责,这是虚;而“夕阳”“水东流”则是眼前所见之景,这是实,考生可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歌的尾句是写景句,从诗歌结尾的技巧来看,这是以景作结,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这暗淡的景象,悲凉的意境,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行将灭亡,也是诗人悲怆情怀的折射,“夕阳”也罢,“东流的水”也罢,都象征唐王朝的命运,如同日薄西山,如同东去之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社稷的担忧以及难以力挽狂澜的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