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清宫
杜常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入长杨②作雨声!
【注释】 ①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②长杨:汉代宫殿。
8.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8.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中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奔波劳顿)的艰苦情形。(2分)诗的开篇两句,叙述了自己的一路行程,向东边告别家乡走了十多个驿站,“晓来和月到华清”渲染了日夜兼行的艰苦情景,交代了诗人在晓月朦胧时自己披星戴月地来到了骊山下华清宫。(3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2分)是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的。(2分)“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曾经的汉、唐并称盛的汉家宫苑、唐朝殿阁,如今都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已是荒凉陈迹,只有饱受西风欺凌、冷雨侵袭。营造了凄冷、萧索的氛围,借景抒情,抒发了盛衰之感。(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首先我们应理解全诗的大意:在东方辞别自己的家乡,走了一程又一程道路多么遥远,在清晓的残月光里,我来到了华清宫殿。朝元阁上悄无人迹,只有秋风急切地低咽。秋风吹进当年欢乐的行宫,都化作凄苦的寒雨点点。从中我们可看出,诗的开篇两句,便叙述了自己的一路行程,向东边告别家乡走了十多个驿站,“晓来和月到华清”渲染了日夜兼行的艰苦情景,交代了诗人在晓月朦胧时自己披星戴月地来到了骊山下华清宫这一场景。最后,对作者一路行程的场景用恰当的形容词进行概况,由分析可知,作者一路行程日夜兼程的艰苦情形。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首先,审题明确考查的范围,即最后两句“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然后理解这两句诗大意,朝元阁上悄无人迹,只有秋风急切地低咽。秋风吹进当年欢乐的行宫,都化作凄苦的寒雨点点。分析诗歌中运用“朝元阁”、“西风”、“长杨”、“雨声”等意象,营造了凄冷、萧索的氛围,表达了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所运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分析时,注意诗歌的题材是怀古伤今类,这类诗歌中只要是昔胜今衰的感慨之情,手法主要有对比、渲染、借景抒情等方式,此题主要是借情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进行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