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唐多令·秋暮有感阅读答案-陈允平,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

2019-11-01 18:41超越网

唐多令·秋暮有感
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注释】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居家。著有《西麓诗稿》及《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等。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芙蓉”是荷花的别名。“采莲”是民间妇女特有的劳动情趣,此词开篇却规劝人们“休去采芙蓉”,只是因为时届深秋日暮,荷花凋尽,荷叶枯败,根本不是采芙蓉的时节。
B.词的上片词人借景抒情,选取“秋江”“烟水”“斜阳”“征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日暮秋景图,营造了哀婉凄迷的意境,将闲愁与景色融为一体。
C.“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两句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位满腹愁情无处排遣,愁眉不展双眉紧锁的词人形象,突显其愁之浓之深之重。
D.“秋江烟水空”中的“空”字是“空荡荡”的意思,言秋江之萧条空阔,一无所有,有的只是一片迷茫的江水,此句补充说明了“休去采芙蓉”的原因。
E.这首词上片写“闲愁”,是触景生情所致;下片写“心事”,是闲愁的具体说明。此词在揭示主题思想时采取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写法,内在逻辑十分讲究。
2.赏析下片结句“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6分)

参考答案
1.A C【A“休去采芙蓉”表面上是因为时值深秋,无莲可采,实际上是由于女子愁思萦怀,无处安顿,根本没有心绪去做采芙蓉这类事情。C不是“动作描写”,且本词刻画的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而不是词人的形象。】
2.(1)“回首层楼归去懒”一句写出主人公回首层楼,无心归去,“懒”有慵懒、倦怠之意,(1分)写出了“断肠人”面带愁思的情态和萧索凄凉的心境(2分);(2)“早新月、挂梧桐”,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1分),写出一轮新月高悬在秋天衰败凋敝的梧桐树梢上;(1分)表现出作者孤单寂寞的无尽愁思。(1分)


8. 词的上阕中,最能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词的下阙中,最能表现抒情主人公试图改变自己郁闷心情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8. (1). 欲顿闲愁无顿处;     (2). 心事寄题红(把满腹的心事写在红叶上) 
9. 巧借思妇怀远的个人情感和羁旅之愁,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还抒发了他的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如“斜阳”般江河日下的悲叹和抑郁之愁情,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上阕中,最能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绪的句子”“词的下阙中,最能表现抒情主人公试图改变自己郁闷心情的行为”,然后考生要抓住题干中“上阕”“下阕”“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绪”“表现抒情主人公试图改变自己郁闷心情的行为”等提示性信息,再分析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对于第一处,作为“心绪”的内容应该与情感有关,对于第二处,考生要抓住“试图改变郁闷心情”和“行为”两个信息,难度不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这是针对全篇设题,故考生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情感词等信息。从诗歌标题来看,诗歌标题“秋暮有感”已经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从词中的内容来看,这首词是写秋季女子怀念远方的人,再结合诗歌的注释来看,“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居家”,由此可知,词中思妇怀远完全是词人的借托之词,实借助婉约的词风表达了故土之恋。借此词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如“斜阳”般江河日下的悲叹之愁情,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