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阅读答案-何逊

2019-09-16 23:21超越网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
南朝梁  何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①巩洛: 指京都。
12.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
13.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2. ①由远及近。一、二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倦鸟远飞、残霞渐消的远景,三四两句描写了风吹竹动、水波荡漾、长桥倒映的近景。
②视听结合。第三句风吹密竹有声是从听觉写的,第四句水波荡漾长桥是从视觉写的。
③动静结合。 第一联为静景。第二联为动景。  
1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羁旅而生的寂寥之情,对城市的厌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景手法的赏析。作答该题时,应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分析其写景手法。诗歌常见的写景手法主要有白描、虚实结合、动静关系、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用典、通感等等。本诗的前四句为写景,五、六两句情景结合,后四句为抒情。一二两句写“夕望”所见之景。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残霞半消,一派日暮景象。三四两句诗人的视线由高而下,由远而近,写出风吹篁竹、水映长桥的景色。故诗人由远及近(由高及下)地描写了夕望所见的寂寥之景;“风声动密竹”是从听觉角度写风声吹动密竹之景;“水影漾长桥”则是从视觉角度写水映长桥之景,视听结合,描写了眼前所见的寥落之景。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诗歌前四句写景,五、六两句情景结合,后四句为抒情。故应重点把握后六句。五六句“旅人”点明作者羁旅的身份,“忧思”与“寂寥”直接点明诗人的情感,即因为漂泊在外而生的寂寥和忧伤怀念之情;“尔情深巩洛”意为“你迷恋通都大邑”,表明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弃,以及自己对迷恋城市乐于为官之人的鄙视;“予念返渔樵”中“渔樵”为隐居生活的代名词,苏轼亦曾在《赤壁赋》中发出“渔樵于江渚之上”的感慨,此句表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两句“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作者发出疑问:怎样才有机会得遂志愿,分道扬镳,摆脱这游宦羁旅的生涯?由此可见,诗人一心只想辞官归隐,享受自然带给他的宁静世界。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