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渡易水》《塞上曲》阅读答案与解析

2019-09-12 13:18超越网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为“清”,对明王朝虎视眈耽。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②。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4.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
A. 《渡易水》体裁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 《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C. 《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D. 《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E. 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5. 请从两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


14. CD  
15. ①从诗歌的情感方面。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渡》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塞》诗写大唐军队敢 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不同之处:《渡》诗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诗昂扬向上。尾句感叹到哪里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荆轲这样的勇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诗整首诗都洋溢这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雄健壮烈。②从表现手法方面。相同之处:都用了典故。不同之处:《渡》除了用典,还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抒情方式。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体裁是怀古诗”错,应该是题材是怀古诗;B项, “凄切苍凉之景”理解有误,从“潺浚”、“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景衬哀情。E项,《渡易水》乐景衬哀情;《塞上曲》直抒胸臆。故选C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本。本题是一道对比阅读题。如果给出比较的要求,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第二种情况,没有给出具体的要求,比较的时候就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渡》诗前两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两句即景抒情去,从眼中所见易水之实景,写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塞》诗前两句写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后两句用典,表达了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渡》 诗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塞》诗昂扬向上。从表现手法方面。相同之处:都用了典故。不同之处:《渡》除了用典,还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抒情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