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春愁
赵鼎①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幕东风紧
【注】①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曾任宰相。②体文:南朝时オ子沈约的字,沈约一生多愁善感,后有“沈约腰瘦”之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醒来时闲雅静谧的场景,“嫩”字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余香的幽淡轻微。
B.上片最后一句用“一枕”修饰“恨”,使抽象情思具体可感,突出主人公不尽的愁绪。
C.下片开头化用典故并运用借代手法来写感受,“顿"字突出消瘦之快,令人感伤。
D.这首婉约词写闺阁之思,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主人公的情感,意境幽美。
答.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借代手法”分析错误,应是夸张手法,来突出“消瘦”的程度。故选C。
15.这首词最后两句“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①“杏花吹尽”“薄暮”等寓情于景,写出主人公的凄凉和担忧春色将逝之情。②“紧”字通俗而生动,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守住春色不放的深情。③结构上,以景结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妙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不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赏析,都注意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出诗句表达的情感。
比如从手法技巧角度,要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点出运用该手法技巧诗句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这首词最后两句“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有何妙处。
“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这两句寓情于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这两句以上是说傍晚的东风渐渐紧了起来,那闹春杏花已被吹落殆尽,春色将逝。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薄暮东风紧”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一个“紧”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一任罗衣贴体寒”,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