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杜牧《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023-10-02 21:17超越网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刎,乌江亭由此闻名。
(1)两首诗都写于乌江这个地方,都对 (历史人物)做了评价。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项羽
(2)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做此题首先要了解项羽乌江自刎的事件。再结合古诗对古诗内容加以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对此杜牧发表议论“包羞忍耻是男儿”,意思是能够面对失败并能重整旗鼓才是真正的男儿本色,结合“卷土重来未可知”可知此诗中作者的态度是遗憾和惋惜;而同样是这件事,李清照却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对项羽自刎之事给予了赞扬和肯定。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两个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体会他们的观点。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了不能气馁,要勇于面对,以求东山再起;李清照认为要作人中的豪杰,不能苟且偷生,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


译文:
题乌江亭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夏日绝句
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简析
《题乌江亭》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夏日绝句》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