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王维与张仲素《秋夜曲》阅读答案

2023-06-20 11:05超越网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诗首句以“桂魄”代指月亮,“初”字点明时间,写夜幕初临,秋露微生之景。
B. 王诗第二句紧承上句,写主人公虽感罗衣单薄,却并未更衣,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C. 张诗开头两句连用“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写出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
D. 张诗第三句写暗虫彻夜鸣响搅得思妇通宵难眠,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
16.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手法的异同。

【答案】
15. D.“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错误,诗中表现的是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
16. (1)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王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张诗前两句因情取景,通过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写秋夜之长,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成夫的时间之长。(2)不同:王诗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女主人公因心怯空房而迷恋弹筝,委婉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张诗的后两句,运用衬托、直抒胸臆,通过虫鸣衬托思妇的寂寞,进引发向老天爷求告,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
王诗此诗前两句“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是写景,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暗含孤独寂寞之情;末两句“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
张诗的前两句中,用 “丁丁”和“漫漫”这两个形容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从而说明了丁丁的漏水声仿佛敲打在心上,缓缓移动的轻云、时隐时现的月亮使人感觉夜漫长的意思。但无论是形容漏水声音,或是形容轻云形状变幻,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描写秋夜的时间之长。因此,这里用借景抒情手法写出了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
由此可见,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王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张诗前两句因情取景,通过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写秋夜之长,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成夫的时间之长。
王诗是直抒胸臆(或运用心理描写),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
张诗中,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这里环境的“冷”,更是衬托了思妇内心的冷。“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因此使用的是直抒胸臆。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因此,两者的不同在于:王诗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女主人公因心怯空房而迷恋弹筝,委婉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张诗的后两句,运用衬托、直抒胸臆,通过虫鸣衬托思妇的寂寞,进引发向老天爷求告,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