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注】①本诗写于金兵进逼长沙之际,作者客居贞牟山居。②洗甲兵:出自《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洗甲兵。’”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虽年老但不愿脱离耕田种地,却因大雨只好端坐窗前,时刻关心阴晴变化。
B. 三、四句写前江与后岭的云气连通,风起云涌时,千林万壑也送来了阵阵雨声。
C. 大雨到来如翻江倒海般,此时的竹林在这大雨中偃仰起伏不定,表现风雨之大。
D. 风吹云聚云散,云聚则山影晦暗不明,云散则山角微露光明,诗歌状物如在眼前。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 A
15. 意为如果大雨洗刷兵器能助大宋兴兵伐金,我的屋子漏雨又何妨!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欣喜于让“我”的屋子无干处的“好雨”洗甲兵,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形象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A项“虽年老但不愿脱离耕田种地”错误,“不解耕”的意思是“不懂耕田种地”,在这动荡的时代也无法进行和平的生产;这里的“阴晴”也一语双关,既指“天气的变化”也指“抗金时局的变化”。故答案为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分析出诗歌尾联所写的内容,然后总结归纳出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题中介绍了姜太公的典故,尾联正好运用了“姜太公认为大雨洗刷兵甲,助我伐纣”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期盼抗金胜利的愿望;同时认为“雨”是“好雨”,自然不会嫌弃“屋漏无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