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茗粥①作
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注:①茗粥:一种用茶粉煮的粥,亦称“茶粥”,具有清凉解暑之功用。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天气炎热,诗人就到朋友家梧桐树的树荫底下乘凉,诗中“梧桐”有赞美友人“凤栖于梧”的意思。
B. 诗人吃了茶粥又吃饭菜,菜是山中的蕨菜和薇菜,都很平常,很切合山中的景象,也说明朋友可能是个隐者。
C. 本诗时间跨度由中午到傍晚,中午暑气难耐之时作者在朋友家中做客避暑,傍晚暮霭乍起之时才肯下山归家。
D. 本诗笔调自然、质朴,处处体现着作者的艺术风格,让人不仅领略了“茗粥”的妙处,也体会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16. “当昼暑气盛”可谓全诗纲领之句。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茶粥清凉解暑之功效的?
【答案】
15. C
16. ①茶粥具有清凉解热的功效,吃完茶粥作者心情由焦急烦躁变得怡然自得,这些感受并未直接交代;②用反衬手法突出茶粥解暑的神奇效力,层层写天气炎热难当来表现后来吃了茶粥以后的清凉。③炎热景象的描写暗示作者焦急烦躁的心情,恨不得尽快离开;吃了茶粥之后,作者心情平静,想到傍晚回家也不迟,在心情变化中,让我们领略到了茶粥清凉解暑的作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本诗时间跨度由中午到傍晚”错误,并未写到傍晚,最后一联是作者心理,想到自己的家也并不是很远,那就索性多待一会,等到山中暮霭乍起的时候,再慢慢下山也不迟啊!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手法的能力。
作者在诗中为了突出茶粥解暑的神奇效力,主要是采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先是一层一层地写天气如何炎热难当,来表现后来吃了茶粥以后的清凉作用。
第一层是写时节正当炎夏,白天暑气很盛,这个时候连鸟雀也热得不敢飞了,似乎山中的空气也热得凝固起来。这一形象的描写,说明人就更是酷热难当了。第二层是写自己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到高高的梧桐树的树荫底下乘凉,但是这时树荫下面也不凉快,还得再脱下自己的衣服,可见那热的程度了。第三层是希望下雨,也就是“大旱之望云霓”的意思,但是看看天空,真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通过这三层描写,感受到了炎夏的暑热,这就为下面的吃茗粥作了有力的衬垫。
诗歌的结尾两句“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似乎也没有说明吃过以后的感觉。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在吃茶粥以前的那些炎热景象的描写中,其实在暗示着作者极为焦急烦躁的心情,恨不得尽快离开这个地方。现在吃了茶粥,情况可就大大不同了,您看他心情显然安静下来,而且静得悠然自在,想到自己的家也并不很远,那就索性多待一些时候,可见作者心情的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