鸤鸠①
《诗经·曹风》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②丝。其带伊丝,其弁③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④。其仪不忒,正⑤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注】①鸤鸠:布谷鸟。此鸟催春耕,喂养小鸟不偏私。②伊:是。③弁:皮帽。骐:青黑色。④忒:差误。⑤正:法则。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共四章,一咏三叹,形成回旋往复的音韵旋律,体现出《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每章四五句完全重复,又有自己的特色。?
B. 这首诗题为“鸤鸠”,寄予美好寓意,因为鸤鸠仁慈,“布谷处处催春耕”,又喂养众多小鸟,平均如一无偏私,值得人们尊重与赞美。
C. 小鸟们“在梅”“在棘”“在榛”,行踪游移不定,与始终“在桑”筑巢的鸤鸠,形成鲜明比照,目的是劝谕“国人”应保持操守不变。
D. 每章开头均由鸤鸠起笔,再触发诗兴文思,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诗经》中许多诗篇都采用了这种起兴手法,如《关雎】蒹葭》等。
16. 这是一首赞美理想中的君子之作,作者从哪些角度突出了君子之“仪”?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15. C “目的是劝谕‘国人’应保持操守不变”有误
16. ①第一章侧重于“仪”之内修,君子应有美好的行为品质,做到“其仪一”(信守法度规范),“心如结”(内心笃定如一);
②第二章侧重于“仪”之外美,君子应有华贵得体的衣冠服饰,丝带、皮帽等,将“仪”具体化、形象化;
③第三、四章侧重“仪”之作用,君子应没有差误,以身作则,成为四国之典范、国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