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雪
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阳)。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BE
A﹒首联描写了南方雪景,一个“沾”字传神地写出了南方积雪湿重不够蓬松的特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
B﹒颔联连用两个叠音词“微微”“脉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雪仿佛在含情脉脉地离人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眷恋。
C﹒颈联“冬热”两句,通过“鸳鸯”“豺虎”对比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也为末句写北归长安作铺垫。
D﹒尾联中“焉得北之朝”中的“北之朝”应指诗人向北回到京城长安,“焉得”二字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
E﹒诗人以“又雪”为题,摹景状物,情景交融,极富神韵。全诗语言朴实,刻画细致入微,诗人疾病缠身,寄托遥深。
(2)“愁边有江水”,诗人忧愁如汩汩江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愁”。
参考答案:
(1)BE
(2)①愁自已疾病缠身.诗人年老多病,蜀地气候环境险恶,不可久居.②愁何时才能回到京城.人已老,抱负未实现,去路遥遥,漂泊不定.③愁安史之乱后蜀 中大乱,心忧天下百姓。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错误,应突出南方冬季地气偏暖.C项,“提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错误,应是揭示此时此地的气候特征和环境的险恶,寓示不可久居.C项,“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错误,应为“感叹去路难回”。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由注释可知,此诗写于杜甫离开草堂因病暂住云阳之时,“焉得北之朝”很恰切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疾病缠身,去京师的路遥遥千里,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再联系“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这两句诗突出了蜀地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切,据此整合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