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的状态,而是先写“独宿” 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虽然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但是思家、忆 弟之情有所舒缓。
D. 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 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15.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 简要赏析。(6 分)
答
14.C 解析: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减。
15.颔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 分)写诗人“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2 分)诗人借长夜的角声、 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1 分)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 情。(1 分)
【翻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鉴赏】
此诗作于764年(广德二年)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