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①
杜甫
峡内淹留②客,溪边四五家。
古苔生迮③地,秋竹隐疏花。
塞俗人无井,山田饭有沙。④
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南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②淹留:滞留,长久停留。③迮(zé):狭窄。④“塞
俗”句:塞外无井,以溪水为炊爨;山饭有沙,用溪水来淘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诗人久居异乡,“四五家”点出人烟稀少,渲染了孤独荒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的“生”对“隐”、颈联的“人无井”对“饭有沙”,体现了杜甫律诗对仗工稳、精于炼字的特点。
C.本诗以“溪”为中心,描写了溪边之景,展现了诗人在溪边的日常起居,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登高》一诗长于写景,意境阔大;本诗则重在叙事,画面简洁。但是诗人心忧国事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16、古人说:“此于无可淹留中寻出尚可淹留之事。”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尚可淹留之事”的理解。
答
15、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首联渲染了孤独荒凉的氛围,而整首诗通过描写溪边之景,展现了诗人在溪边的日常起居,通过颔联的景物描写,写出了苔生花隐,从而体现环境的清幽。尾联写到溪水接临大江,交通便利,可以收到京城的消息。所以孤独荒凉并不是全诗的基调。
16、①苔生花隐,环境荒凉中透着清幽,诗人聊以自适;②诗人在溪边汲水、淘米,生活便利;③溪水接临大江,交通便利,可以收到京城的消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颔联是对所淹留之地的景物描写,写到古老的青苔生长在人迹罕至的狭径上,透过在风中摇曳的修竹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因时值寒秋而凋零疏落的鲜花,通过对青苔生和凋零的鲜花的描写,可以看出淹留之地的环境,荒凉中透着清幽,诗人聊以自适。
颈联是对所淹留之地的生活的描写,写到塞外无井,以溪水为炊爨;山饭有沙,用溪水来淘洗。可以看出诗人在溪边汲水、淘米,生活便利。
尾联是对所淹留之地的地理位置的描写,写到西江的使船来到这里,时时可以询问京城的消息。可以看出溪水接临大江,交通便利,可以收到京城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