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阅读答案-岑参

2020-10-05 21:50超越网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①
唐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②
唐  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
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注】①此诗是天宝三年(744年)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峪而作。②此诗为作者自长安还终南山隐居地,告别弟弟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诗题目写作者初授官职后题诗,交代了创作的缘起,授官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B. “一命”即官秩最低等,“阑”有消退之意。写出作者授官后的无限感慨,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C. 前诗颈联写眼前之景,“吞”、“醉”二字传神地写出谷水恣肆、山花绚烂的美好情态。
D. 后诗一、二联点明还山的原因:农忙时节因自己未及时还乡耕种,杜陵叟从山中来信表达不满。
15. 授官后作者的心情颇为复杂,请结合前诗作简要分析。
16. 有人认为后诗颈联和尾联是转述山中来信内容,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简要分析。


14. D  D项,“农忙时节因自己未及时还乡耕种,杜陵叟从山中来信表达不满”分析错误,诗的开头两句说山中带出信来,告诉诗人眼下已是耕种时节。“昨日”,不一定是确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说故友捎信而说“山有信”,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同时引出下文“还山”。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就种,魏晋以来一些隐居以求其志的士人们常常以这种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种时”相告,催还之意自在其中。所以,一二两句只是表明自己将要归去,“不满”的说法不正确。
15. ①失望之情:三十多年求官不得,意兴阑珊时才求得一个小官;②无奈之情:官职虽小却不得不依赖它糊口;③矛盾心理:隐居处的美景固然令人作者留恋,但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 
16. 不赞同。后两联是诗人想象的画面:还山后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弟弟携手林下同游,只能在东谿“闲卧对鸬鹚”,排遣对弟弟的思念,作者通过想象这些画面表达不忍分别之情。如果这是杜陵叟山中来信的内容,就成了杜陵叟独处山间,思念诗人,此篇便主要写“杜陵叟”了,与别弟的意义不合。
赞同。后两联是诗人转述来信内容:诗人离开后,杜陵叟独处山间,不能与诗人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诗人携手林下同游,只能在东谿“闲卧对鸬鹚”,排遣对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转述信中的话,是告诉弟弟山中故人催归之切,表明自己还乡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