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江南遇天宝乐叟翻译赏析_江南遇天宝乐叟原文_作者白居易

超越网

  《江南遇天宝乐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
  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
  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
  千官起居环珮合,万国会同车马奔。
  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熏煮温汤源。
  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
  欢娱未足燕寇至,弓劲马肥胡语喧。
  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
  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
  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尊。
  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
  新丰树老笼明月,长生殿暗锁春云。
  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坏垣。
  唯有中官作宫使,每年寒食一开门。
  【前言】
  《江南遇天宝乐廋》是中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诗,以对话的写作形式,叙述出了乐廋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不幸和白居易在京华故地的种种见闻。
  【鉴赏】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此后这个一度繁荣富强的王朝走上了下坡路。此诗通过作者与天宝老乐师的对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社会的巨大变化。昔盛今衰,国家治乱,皆从天宝乐叟的对谈中娓娓道出。《唐宋诗醇》说:“前叙乐叟之言,天宝旧事也。后叙告乐叟之言,乱后景象也。俯仰今昔,满目苍凉,言外黯然欲绝。乐叟未必实有其人,特借以抒感慨之思耳。”
  此诗通篇都是乐叟与诗人的对话,前者叙述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后者记叙了在京华故地的所见所闻。
  此诗的开头与《新丰折臂翁》和《琵琶行》有类似之处,但《折臂翁》是诗人看到一个可怜的断臂老人后上前询问,才引出一个凄惨动人的故事。《琵琶行》则是诗人送客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才互相同情,互诉衰肠,结为知音。此诗则不然,天宝乐叟似乎是极偶然地向诗人诉说一个故事,而诗人则以“我自秦来君莫问”一句接叙他的见闻。他们所以有共同语言,互相倾听对方的哀怨,都是建立在“自秦来”三字上。
  两人都对国家的前后变迁有深刻的体会。天宝乐叟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而诗人本人正过着凄苦的贬谪生活,是他们产生共鸣的内在原因,因此他们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结构安排和艺术手法虽然有别,但与诗人的名作《琵琶行》实为异曲同工。
  天宝乐叟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安史之乱前,他是玄宗身边的一个艺人。那时天下太平。每当皇帝驻跸华清宫时,他就随侍身边,以演奏琵琶和法曲为业。那时千官问候起居,万国朝拜皇帝,众多命妇的首饰照亮了石瓮寺。更有宛转柔媚之杨贵妃,衣袂飘飘,舞姿翩翩。何等繁华啊!然而好景不长,燕寇至,胡语喧,玄宗仓皇出逃,继又忧郁而死。乐叟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职业,不幸漂泊南土,秋风江上,暮雨舟中,日日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这个故事之所以真切感人。不仅在于老乐叟是“边泣边言”, 饱含着极深的感情来叙述这段悲剧,更在于诗人运用了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对天宝盛世的繁华景象的铺陈与安史之乱后“万人死尽一身存”的悲剧场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两相对比,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从“千官起居环佩合”至“春风荡漾霓裳翻”八句渲染盛世的繁华,诗人不仅运用了“千官起居”、“万国会同”这类显示气势宏大的辞语,更兼“金钿照耀石瓮寺”一句用众多命妇金钿首饰之光的强烈从侧面来加以烘衬。这四句是面的描绘,接下来关于杨贵妃的四句是点上的刻画。点面结合,正如写景诗既有远景,又有特写,容易加深印象,感染读者的心灵。
  比喻贴切也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以“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二句为例,上句写周代祖先世居豳地。因避夷狄之扰迁往岐山居住,以此借喻玄宗避安禄山之乱,迁往西蜀十分恰当。下句指唐玄宗之死,鼎湖龙去:传说黄帝曾在荆山(河南灵宝县)铸鼎,鼎成后乘龙上天而去。后世因名其地为鼎湖。轩辕:即黄帝。这句是借喻玄的去世。据宋人王铚《默记》载,唐人传说玄宗服玉、金丹等物,李辅国命刺客以铁槌击之,脑骨成玉,破脑取丹乃死;又说玄宗临死时,自言:“上帝命我作‘孔升真人’”。这当然是荒诞无稽之说,但也由此可见玄宗之死可能与修炼等事有些关联。诗人以亶父迁豳、鼎湖龙去的典故设喻,也十分妥贴。
  诗的最后八句是诗人告诉乐叟骊山渭水遭受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乐叟所述个人遭遇和诗人所言骊山渭水一带的巨大变迁,从本质上揭示了唐代社会盛极而衰的整个历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