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每个人在人生里,都会经历一些关键时刻。此时此刻的抉择或表现非常重要,能够影响甚至决定这个人一生的走向。其实,不仅仅是人,万事万物莫不面临着这样的关键时刻。
请以“关键时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时刻
烈日当头,市声嘈杂,尘埃在行人的脚下浮躁着。街心一阵哄闹,几个流氓围拢上来,将韩信拦住了。在这苦闷的乱世里,人们如饥似渴地捕捉着生活里略带刺激的新鲜事,见有人打群架,便瞬间像苍蝇一样聚拢过来。
衣衫褴褛的韩信望了望周围人幸灾乐祸的眼睛,又怯怯地打量了对面这个折辱他的流氓,那副涎皮赖脸的神情让他恨之入骨。面对那厮岔开的双腿,韩信握着剑柄的手紧了又紧。终于,他矮下身来,从流氓的胯下爬了过去。在众人的轰笑中,年轻的韩信含泪走远了。
对于韩信而言,这个忍辱偷生的决断无疑是他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假如他拔剑杀人,固可逞一时之快,消一时之辱,但随之而来的必将是被捕入狱,依法问罪,大好人生就此断送。穿过历史的风烟,我们不仅看到了韩信塌陷的脊梁,也应看到他日后崛起的英姿。
人生的关键时刻,除了忍耐,还需要勇气。当韩信在刘邦的军营里犯法当斩,他在临死之际放手一搏,喝道:“大王不是要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行刑的滕公被震住了,又见他器宇不凡,与之交谈后更是大为赞佩。当屠刀扬起之际,我们为韩信捏一般汗,也为他的胆魄叫好。
其实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比如忍耐、勇气、镇定、果敢。这些品质的彰显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明确的目标,也可称为远大理想。韩信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为之付出,哪怕当众受辱,哪怕斧钺加身,也要矢志不渝,锲而不舍。
韩信时而投靠项羽,时而投靠刘邦,有人说他朝秦暮楚,缺少定性,我看则不然。他的“朝秦暮楚”不过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良禽择木而栖,在乱世里寻找施展才华的舞台。韩信的人生有很多关键时刻,反观刘邦,同样如此。当气喘吁吁的萧何从远方归来,向他推荐藉藉无名的韩信时,刘邦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从善如流,而不是挥挥手让韩信一走了之。刘邦的帝王之路如有神助,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断,其最大的法宝就在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所谓“听人劝,吃饱饭”是也。
当然,刘邦之所以能做到从善如流、集思广益,也与他的远大理想——打败项羽,建立帝国——有直接关系。反观项羽,此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并且总在关键时刻犯傻,焉能不败?鸿门宴上他优柔寡断,放走了刘邦;灭秦之后,他纵火杀人,丧失了民心;与刘邦对垒之际,他不识人才,刚愎自用。项羽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一错再错,都归因于他头脑不清、理想模糊,这从他宰割天下、衣锦还乡等行径上就可看得出来。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在韩信、刘邦和项羽的人生履历中发现了何为关键时刻,也明白了如何应对这些关键时刻。他们的生命早已灰飞烟灭,但史册里的斑斑记载将长久地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