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公布的创建文明城市的自测结果显示:郑州市得分最高的是公交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蔚然成风,在被观察的14个班次中,仅有一条线路存在未让座现象,郑州公交车让座率在全国领先。
材料二 3月10日,在挤满乘客的89路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让座,被其谩骂没道德并拽住头发暴打。3月15日,郑州20多位老人走上街头,手举“给年轻人让座”的红牌,倡议给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年轻人让座。最近,发生在郑州的两则关于“公交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题。审题时要找出两则材料的共同点。第一则材料说到郑州市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蔚然成风”,第二则材料写的是发生在郑州的两则关于“公交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这两则材料都说到公交车的让座问题,这只是现象,其实质则是指向社会文明建设。既可就材料中的具体事例来展开议论分析,也可围绕“社会文明建设”来议论。
参考立意:
(1)心灵美与品德修养。
(2)尊老爱幼相辅相成,不宜有所偏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
(3)不要夸大个例的影响,要共同维护主流价值取向。(4)讲文明树新风需要从自己做起,而不要苛责他人。
(5)公德是靠大家共同遵守的。(6)不要让道德成为侮辱人、伤害人的工具,更不要举着道德的大旗为己谋利。
(7)不能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道德问题。(未让座是道德问题,女孩不让座应受道德谴责,但因此打人则是法律问题,老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让座者,美如花
让座的人,美丽如花;公交车上,风景正好。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让城市不再成为只有钢筋水泥的森林。
从尧舜的禅让之风,到重耳的退避三舍,“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做派,“孔融让梨”的千古风流,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今,我们正在建设美丽中国,在着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座这种“为长者折枝”的小事如果都做不到,还谈何“中国梦”?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新时代的中国人必备的理念,“六尺巷”的美谈,应该在当代时时处处上演。
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不伐纣——且让他一让何妨?
韩信要求封齐王,张良劝刘邦答应——且让他一让何妨?
袁绍要求当大将军,曹操就不当了,让给袁绍。刘备想争天下,曹操就得陇不望蜀——且让他们一让何妨?
之后呢?武王伐纣,一举成功;吕雉用事,智擒韩信;曹丕称帝,魏朝建立。
孙权曾上劝进表让曹操称帝,曹操笑骂道:“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曹操宁肯把皇袍当衬衣穿,也要把唾手可得的帝位让给那个傀儡,他是明智的。同样的道理,该让座的时候不让座,让老弱病残孕颤颤巍巍地站在面前,忍受一车人异样的眼光,不也是一种被火烤的煎熬吗?不如痛痛快快地让座。即便自己受累,但是心中是舒适的。 曹操打袁绍,退让到官渡,赢了;陆逊打刘备,退让到夷陵,赢了;谢安打苻坚,淝水先退让,赢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次更显英明。刘备白帝托孤,让一让诸葛亮,诸葛亮不是更加感激涕零吗?不是鞠躬尽瘁了吗?
苏轼曾觉得在中央呆着不舒服,就自请外放,避一避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锋芒。到杭州后,他不是为后人留下了“苏堤春晓”的美景吗?他不是为后世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吗?让一让,有何不可?
历史上这么多伟大的人物,连当官的宝座都可以让,连皇帝的御座都可以让,我们新时代的中国人,难道连公交车上的一个塑料座都不能让吗?
当你让座时,你就是一座移动的丰碑,你就有了比那些坐着不动的人更高大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