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意为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强调人如果不经历磨砺,就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高 尚的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命题意图】
作文以“玉”这一中国的常见器物和文化符号作为核心对象,意在引导考生写作时由物及人,由人入理,充分挖掘“玉”的人格内涵和思想文化,让考生树立正确的治学之道、处事之道、成才之道等,体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考试育人的根本功能。内容上引用名著和领袖的寄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第一则材料,关键词是“琢”,本义为琢磨,引申为磨砺、历练,侧重人遭受的挫折磨难、阅历见识等,强调“琢”与“器”的条件或因果关系,突出成才的过程和做法。“有用之人”可理解为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之人。
第二则材料,关键句是“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这是成为高尚之人的必备条件和终极目标。“真善美”,指务实真诚、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多形容人良好的行为和德操。“高尚”在这里泛指一切理想和谐的状态。
综合上可知,第一则材料侧重青年治学和成才的前提条件,第二则材料侧重对青年人的做法要求;前者强调经历体验,后者侧重做法和结果;二者同等重要,又相得益彰。
(二)核心话题:
由“玉”的特点引出青年人对治学之道、处事之道、成才之道等的思考,即只有不断磨砺、追求卓越,抵达真善美,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或达到理想的状态/成功的人生等)。
(三)参考立意:
磨砺诚可贵,高尚价也高。
人生如玉,重在磨砺。不经历磨砺,怎会见彩虹?
求真求善求美,终抵理想彼岸。
追求真善美,彰显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