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如“林”字,《说文解字》说:“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众木汇聚方能形成森林,《后汉书》里有“独木不林”之说。同时谚语“群林难离木”又提醒我们要关注每一棵“木”的存在,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林”字所蕴含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从汉字“林”的内涵说起,“有丛木曰林,从二木”“独木不林”等说法都体现出了一棵树成不了森林,群树汇集方成森林。意在启示我们,个人力量有限,应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应注意到“群林难离木”,森林的形成离不开每一棵树的存在,这启示我们要关注每一棵树,不能只看见森林,不见树木,不能只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林”字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启示我们要具有辩证思维能力,既应看到集体的力量,又不能忽视个体的重要性,只有发挥个体与集体的协调作用,方能成实现民族复兴。
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二者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武汉疫情肆虐之际,全国各省市医护人员、志愿者纷纷驰援武汉,十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中国奇迹的事例,论证集体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言论,论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亿万人民的奉献,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国测一大队”“中国航天追梦人”等团队协作,为国效力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也可以选取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例,如写当下教育界存在的“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现象,论证“一刀切”的危害,使文章更有深度。
参考立意:
1.独木难支,合抱成林。
2.积小流以成江海,举众力以成伟业。
3.融入集体,彰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