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人们往往希望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到生命的意义,然而有时,这种追寻会变成廉价

2021-07-29 09:48超越网

人们往往希望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到生命的意义,然而有时,这种追寻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不止与抬头仰望
在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大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空中的月亮。这正是当下人们的一种写照,为了生活奔波奋斗的人们渴望在忙碌的平凡日常生活中,也抬头,望向头顶灿烂星空,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在疫情之下,医护人员们在他们平凡的治疗岗位上,不辞辛劳地救助患者;忙碌的白领上班族们总希望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他们均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或是为他人贡献自我微薄之力,带来治愈陪伴,或是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丰富内心,寻得存在的意义,这些都是他们生命的意义。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需求而开始追寻马斯洛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生命意义。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而独立的存在,自我存在意义的觉醒,便将人们渴望在平凡中寻得独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之处,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从而为社会、自我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样积极而正面的追寻中,人之个体得到了精神灵魂的提升,不再为世事迷茫,社会也因此更为和谐,迸发着生命的朝气。然而,有时,这种追寻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从表层来看,许多人所谓的“追寻生命价值”仍只停留于“希望”阶段,不愿付出实际行动,只是自我催眠,甚至自我麻痹式地作为一句口头禅,最终这“不实的追求”也只能是自我感动罢了。与此同时,“追寻生命意义”逐渐异化成了一种人生的标语,所谓的“生命意义”不过是许多人用来证明自己似乎并不是芸芸众生中庸庸碌碌的一员罢了。
然而,也有许多人真真切切地付出努力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却仍觅不得,只能被这“溯洄从之”的辛苦过程所感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可否认的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像前文所说的医护人员贡献社会等等,但这样的价值是否等同于“生命的意义”?显然,生命的意义是更高层次的。那么,问题便出在了“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叔本华曾言“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在平凡生活中我们难觅真正的孤独去自省去审视,去挖掘生而为人的本质意义。正如木心从事着安稳而平凡的教师工作时,便毅然辞去,并认为“这样平凡的生活对我的思想,创作无益”。可见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需要跳脱“平凡的日常”的束缚。
值得一提的是,“追寻生命意义”的想法已是人们思想境界上的一大进步提升,这是真正觅得的前提与基础。反观当下,佛系文化,丧文化的风靡,人们沉溺于自我欺骗,又怎能追寻得到生命的意义,连自我感动的资本都没有。
因此,让我们抬头望向月亮,觅得自己的孤独,找到生命的意义!
 
我们都有进场的权利
生命的意义缥缈不定,人们往往希望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它。
这样的希冀诚然有着良善的出发点,从平凡中体味意义也蕴含着诗意,令我们感动。然而,这种追寻有时就变成了廉价的自我感动。
当我们身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追寻更像是一种自我慰藉。有人歌唱“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觉得自己历经半生,在平凡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其实在某个不寐的夜里,也会惋惜自己的人生没有更不凡一点。我们试图为平凡的生活找寻意义,很多时候就是在找到一丝感动,忘掉更多的伤痛。
这样廉价的自我感动纵然能抚平一些伤口,却会让人沉湎于当下,止步不前。《绿皮书》中白人司机在音乐会外的地摊上赌博,觉得很开心,很满足,而黑人钢琴家则对他说:“你本有进场的权利”。我们都可以在地毯边找到生活的乐趣,把它当作生命的意义而继续辗转于地摊间,但我们也就因此放弃了“进场”的可能。生命的意义之大小,取决于人以何种方式、何种目的去追寻它。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以自我感动自缚,甘于庸碌与平凡。确实,在这个属于城市的时代,人们往往只能成为城市的一个零件,终日单调循环地运转,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跳出自我感动的业障,去站在更高的地方追寻生命真正的意义。孔子游于诸国尚不能温饱,他找到的生命意义却不止于饮食生存;斯宾诺莎日夜以魔镜为生,他找到的生命意义却不止于养家糊口;现代城市的人们大都衣食无忧、行有余力,却奉“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为真理,在自我感动中泯然众人,过完一生。生命的意义对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每个人都有入场的权利,无论是乞丐还是音乐家。如果你仅欲为平凡的日常生活找寻依据,你找到的意义就是廉价的自我感动;假如你想为不凡的生活找寻可能,你找到的才是独属于你生命的意义。
人总是把习惯当作成长。很多时候,当人们承受压迫,人们会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样,为之寻找意义,来陷入自我感动,改造自己来迎合苦痛,并把这称为成长。人称为“社畜”,称为逆来顺受的受压迫者的过程,就是自我感动、自我驯化的过程。这追寻已不只是廉价,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第一个对君主屈膝跪下的那个人,想必也为他的行为找到了所谓的意义吧。
人们追寻生命的意义时,不应以满足于当下为目的,而应带着对未得之物的悲悯。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沉沦感动不可自拔,生命本应得到更多,圣殿的大门从未上锁。
 
追寻崇高,深思平凡
人们往往希望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到生命的意义,然而有时,这种追寻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
面对几乎没有变化与波澜的平凡日常,人们自然感到枯燥无味与平淡,由这种枯燥产生了迷茫,有又从迷茫中产生了追寻生命意义的渴望。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生这样的希望和行动是自然而然的,有进步意义的。
然而追寻生命意义的道路危机四伏。追寻生命的意义,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但许多时候,人们的追寻是不加思考的,他们的出发点只是潮流的推动和大势所趋,是对他人的生活方式的好奇和羡慕。“对盲目的船来说,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只一味地盲从和模仿,甚至不知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追寻的方向、方式不断地变化,似乎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忙碌着、追寻着,实际上却是一事无成,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自我感动。同时,也有许多人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定义为财富、名声、地位等并为之追寻。以功名利禄等事物为生命的意义并不能说是一种错误,但它也注定不会是崇高的、深远的,难免变得越来越廉价和低俗。
人们本希望从平凡日常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却不小心使这种追寻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也与人们总是忽略平凡生活本身的价值有关,有伟人心系天下亿兆生灵,以拯救苍生为自己生命的意义为之追寻;也有人关注于自己平凡的日常生活,追寻最平凡的意义,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伟人。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写道:“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饱的点心,都是必要的。”在别人眼中,这些不过是最廉价和平凡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他眼中,这是关乎生活的美学,这便是他所要追寻的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将一只蚊子的嗡嗡声,比作是战斗的号角,是荷马史诗,是《奥德赛》,他在远离尘嚣,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不仅追寻了属于他自己的宁静,更是抛开了作为人类的成见,去体会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意义,吟诵自然与生命的赞歌,这样的追寻,不可谓不高贵,唤起一种深刻的感动。
追寻生命的意义可贵,懂得如何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亦可贵。摆脱枯燥的平淡,追寻崇高,深思平凡,方能寻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