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记》:“道德

2023-06-28 09:09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材料二:
我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无“礼”的现象: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高铁霸座等。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针对材料中提到的无“礼”现象,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让“礼”表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上。
2.倡行礼仪,从我做起。
3.践行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

例文:
学礼行礼,立起大国形象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备受推崇。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使我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范儿”,也使“礼”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礼”是“贫贱不移”的个人修养,是“敬而无失”的规矩纪律,是“兼济天下”的社会公德。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需要通过学礼行礼,立起大国形象。
学礼立身。礼是一种个人美德,它既内化为思想品质,又展现在言谈举止中。作为大国公民,我们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更需要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仓廪实”后的“知礼节”,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可见,礼源于传统文化,又超越了传统文化。然而,优良的礼仪规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流失,景区“到此一游”、公共场所打架斗殴等事件不断挑起公民的“文明神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素质提升也非一日之功。我们需要开展学礼的“持久战”,提升个人文明修养,加强品德建设。
行礼育人。礼在教化育人的过程中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习总书记强调的“让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正需要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合力,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正能量。遗憾的是,现存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功利性,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建设,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漠视、甚至陌生,他们的价值观也始终处于“悬空状态”。所以在《雷雨》的公益场演出时,青少年的哄堂大笑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家长的护犊心切、教育失当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也阻碍了青少年教养的养成。鉴于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德修身,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
以礼强国。国家强大不仅依靠经济的蓬勃发展,更需要用礼唤醒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五千年的优秀传统记述着民族精神的追求,夯实了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国人世代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怀;政府也通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执政理念使“天下大同”“是谓小康”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因此,中国的发展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唯有以礼强国,以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才能使“大国形象”的羽翼日渐丰满。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处身历史的三峡,面对发展的关隘,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在创造出庞大的物质财富同时,锻造更强大的意志品质。学礼行礼,以礼强国,我们肩负着这个使命,也必将凝聚起这份磅礴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