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在写作能力和写作思维方面进一步强化,既要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又对考生思辨性认知进行考查。材料以“体育之效”引出对“强与弱的转变”这一话题的思考。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只要把握住变化的规律,揭示出变化的根源,从强与弱的关系出发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到客观、辩证的认识。辩证认识,充分体现了当今高考作文的思维特点。对各种关系,如危与机、新与旧、是与非、能与否、成与败、好与坏、自由与限制、美与不美、该与不该等的理解,往往成为命题情境,让考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表达具有思辨性的认识。此类题目,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开放性。立意角度相对灵活、素养深厚的学生,能够写出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认知寡陋的学生,很难获得高分。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目贴近考生实际,表现出对成长成才的思考,反映出高考命题的总体方向:“重点从铸魂育人、落实改革、确保稳定3个方面来开展。”材料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的言论表述为依托,通过体育与身体强弱的辩证分析,意在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完善人格品质,锤炼意志和毅力。“体育之效”,也是成长之理,无论生而强者还是生而弱者,都应该以对立统一的思想进行分析,于强弱之间平衡自己的生命,寻求积极的发展方向。材料立足于个人在体育上的“强弱之辩”,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个人在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辩证性,激发考生思考人的认识、实践和信念在这一强弱变化中的作用和价值。写作时,可以从体育的重要性出发,调动思维,拓展认识,表达健康向上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
方向一:体育之效,在于让人变得强大
体育锻炼在人身体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重要性。人的身体经过一定的锻炼是可以逐渐变强大的,只有强大才能为努力进取提供良好基础,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方向二:强弱的转变同样适用于精神
与体育能够使人身体变得强大一样,人的精神乃至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也能够在经历一些磨炼之后变得强大。当前的中国正是经过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而逐渐由弱变强,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路上。
方向三:强与弱是相对的,需要合理转化
天生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更不必自卑,我们做能做的事情,就是合理调整生命状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实现强弱的转变,让生命呈现出较强的向上精神,让国家展示出蒸蒸日上的气象。
标杆范文1
野蛮筋骨承青云之志,淬炼意志许家国赤诚(57分)
百余年前,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毛主席写下“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百余年后,中国一步步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盛世如愿。然而,中国的自强之路,不止步于体育。当代少年秉持体育精神,以野蛮筋骨承载青云之志,淬炼意志以许家国赤诚,踏破时代的迷雾,剑指天涯,于强国之路上浩然慨歌,奔赴彼岸曙光澄明的未来。
野蛮筋骨方能披荆斩棘,非淬炼意志不能策马扬鞭。钟南山院士80多岁还在坚持锻炼,以矍铄精神奔走抗疫一线。一个热爱锻炼身体的人,才不会被风雪的寒威所吓倒。中国女排哪怕只剩1%的机会,也要100%地努力,一路走得摇摇晃晃,依旧眼中坚定。当下,所谓的野蛮筋骨,淬炼意志,并不是奢望人人拥有专业运动员一般的身体素质,革命先烈一般舍生忘死的顽强信念,而是希望健朗的身体赋予你无穷的精神与活力,坚定的信念赐予你一往无前地奔赴黎明的勇气,不被赢弱的躯体限制奔跑的步伐,不因脆弱的精神止步于前行路上的沟壑坎坷。以强健体魄为马,方能行万里不知疲倦;以坚韧意志为舟,方能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笃定前行。
少年自强方铸盛世中华,非你我共勉不能绘时代华章。我们高唱着“少年强则国强”的壮辞,这不是年少轻狂,而是铮铮誓言。谷爱凌在豪夺无数冠军奖牌,以傲人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后毅然回归祖国怀抱,一口地道的京腔诉说着当代少年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与对祖国的赤诚热爱。自强的少年来自大江南北,但肩负着相同的信仰与担当,他们终将凝聚成磅礴伟力,为祖国的自强添砖加瓦。横贯千秋的信仰在我们的身体里坚不可摧地流淌,我辈今日之自强不息,必将成就明日之盛世中华。
自强不息方显大国担当,非砥砺前行不能破局出新。时代的进程是环环相扣的乐章,时间的刻度是奋斗者的足迹。从辛亥年一声炮响到1949年一展红旗,从南海边奏响春天的故事到联合国大会上响起中国的铿锵呼告,中国在一代代青年的奋斗之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然而,古有暴秦二世而亡,今有霸权主义横行四方,强者若是故步自封,恃强凌弱,强大的皮囊下便点燃了覆灭的火种。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可长治久安,盛世恒昌。揆诸当下,“一带一路”,我们携手并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休戚与共。在21世纪波谲云诡的时代洪流中,中国立足潮头,紧跟新时代领路人的矫健步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崭新篇章。
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弱者不必自悲,自强前路由我;强者不可自喜,须知来日方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我必将以野蛮筋骨承青云之志,淬炼意志许家国赤诚,在自强道路上无畏跋涉,奋力开拓。以千山为证,我辈自强不息;以万水为凭,我辈不负韶华。
标杆范文2
强青春之体魄,健青年之精神 (55分)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如是说。体育,乃对身体、体魄的教育,亦是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呼声中最易忽略的教育。而体育之对象,重在青年。体育蜿蜒于浩瀚的历史长道间,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重任在肩的吾辈青年更应强青春之体魄,健青年之精神。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的重要性,不可忽略。然而观之于当下,人们常因繁忙的学习或者工作而牺牲了锻炼时间,中小学的体育课掐头去尾、频繁被占用,稍高强度项目移出校运会等现象都反映出对体育的重视不足。我们应认识到,体育不是赛事与竞争的特有内容,它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体育锻炼的效益便会显而易见。正如伟大的毛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后天的体育锻炼可让弱者变强,反之,强者对于体育的懈怠亦可使其弱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身为医学方面专家的同时还是一名体育健将。他曾说:“在我的一生里,体育锻炼对我的健康以及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可见,体育不仅能使我们获得身体上的健康,更能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状态,走向更远的将来。
虽称之为体育,但“育”的却又不仅仅是“体”。在体育中,胜利与失败、兴奋与挫折、团结与残酷等都是难以避免的体验,不仅壮筋骨,更能强意志,我想体育之魅力也在于此。令人称赞的女排精神不就是从体育中诞生的吗?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一体现体育精神的口号中,我听到了重视体育、崇尚体育的热切希望。教育家张伯苓曾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人民的健康状态反映着国家兴盛与否,青年的精神状态是国家的晴雨表。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今日日益强盛的体育大国,靠的是人民健康状态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需要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青年需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两者都离不开“身体”这一革命的本钱。
晨曦初升,山河万里,历史的云烟昭示后人:或为己,或为家,或为国,吾辈青年当强青春之体魄,健青年之精神,以担国之重任!
标杆范文3
以强健之体魄,筑盛世之中国(54分)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强健之体魄,筑盛世之中国”。“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这是24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便提出的主张,而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用这句话寄予广大青少年“强壮身体、创造文明、改变世界”的厚望。因此,肩负时代重任的青少年,需以强健之体魄,筑盛世之中国!
体魄强健,方能练就“吾将上下而求索”之自强不息。“体育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赛场上,也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姚明获得2015年劳伦斯年度最佳体育精神奖时的获奖感言,他凭借登峰造极的篮球技巧和“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职业精神,成为当代无数年轻人的偶像。17岁夺得滑雪世锦赛冠军的谷爱凌曾说“用冠军向世界宣告,伤病难不倒我”,即使遍体鳞伤,她依旧愿意“带伤飞翔”。身处绝境,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能够自强不息,抓住逆境之后来之不易的机遇;而弱者只能在逆境中随波逐流,终一事无成。正如蔡元培所说:“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重视体育锻炼,磨炼坚强意志,我们才能牢牢接稳时代的接力棒,共同奔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
体魄强健,方能凝聚“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之众志成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直观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免疫力是个体对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万众一心是全民族抵御疫情的第一法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生动诠释了人间大爱,用心手相连、顽强不屈共同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那些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患难与共的担当支撑着我们挺过无数艰难险阻。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生命的铜墙铁壁。
体魄强健,方能促进“强之克制,弱之奋进”之坚守自律。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体育健将,“日浴”“风浴”“雨浴”“冷水浴”……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的他,坚持栉风沐雨、磨炼筋骨,才能有73岁横渡长江之壮举。反观当下,无数青年一代将体育锻炼置之脑后,“宅男宅女”更是不计其数。在医疗条件、物质生活条件优异的当下,人们本该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却抵挡不住垃圾食品、熬夜等的诱惑,无数人的身体陷入了健康焦虑的困境。所以毛主席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世界本无强弱之分,强于坚守、弱于不勤,做生活的强者、世界的强者,亦如是。
同学们,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作为新时代的领航人,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将接受时代风浪的重重考验,让我们一起以强健之体魄,筑盛世之中国!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