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说:走路的赶不上推车的,推车的赶不上挑担的。客观条件上,不负重占尽了先机,但在结果上,负重者往往先至。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似乎确实是这样,但有时又不尽如此。
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材料的内容是一句谚语,材料先对这则谚语进行了肯定,并指出适用于个人的成长,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最后又指出有时“又不尽如此”,从材料看可以赞同,可以反对可以辩证的看待,从赞同的角度可立意为“要负重前行”;从反对的角度可以立意为“量力而行”;还可从辩证的角度立意“既要负重前行,又有轻装上阵”。行文时要突出中心论点,如选取“既要负重前行,又有轻装上阵”的立意,可以通过引用谚语点明论点,然后分析如何“负重”,主要表现在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可以列举优秀的科学家为国家的富强用尽毕生的精力,献身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事例进行论证;然后提出还要“轻装上阵”,要敢于探索,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可以列举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的事例,如可结合“量子卫星”之父潘建伟,不怕质疑,勇敢前行的事例分析,最后重申观点即可。
肩上的负重让我们疾步远行
负重者,见未来。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当人们还在议论纷纷时,最该清醒的便是新闻记者。我们从不否认个人传播的魅力,但我们更庆幸肩上的负重,它让我们疾步远行。
昨天是第18个记者节。这样的日子里,笔者想到了一句民间谚语:走路的赶不上推车的,推车的赶不上挑担的。客观条件上,不负重占尽了先机,但在结果上,负重者往往先至。
话虽简单,但在这样的日子里却多了一层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记者如何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
这个新时代有新的主要矛盾。目前,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减贫数量占全球的70%以上。因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人人都是媒体”的传播格局逐渐形成。
当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我们站在了更高的位置,记者也有了更多的任务,新时代的民主法治该怎样建设?如何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保障?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中如何平衡?就好像进了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反而更难选择一样,我们面对更多的领域、更多彩的未来,就必须更加谨慎地思考我们的未来。
这样的思考无疑让我们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我们之所以提出了涉及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是因为我们脱离了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这些多元的需求,建立在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之上,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一种表现。
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从不否认个人传播的魅力,但我们更庆幸肩上的负重,它让我们疾步远行。
这负重,首先是真实的底线。翻翻过去这一年的新闻日历,个别新闻在惹起轩然大波后,确实也曾因信息的不完整而引起过一些猜疑,但最终,都在记者的努力下,将最多的真相和事实呈现给人们,让我们不得不欣慰于记者们仍在坚守着真实的底线。
这负重,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负责,克服片面性。所以在一个个案件的报道中,我们充分尊重法律,坚守舆论底线。
这负重,有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心。我们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方位解读和报道,打造了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梦想在记者们的笔端、镜头里,传向世界。
这负重,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过去一年来,全国新闻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在网络舆论场上,记者们没有失声。
还有更多的对家国天下的关心在这负重之中,不可言尽。一艘轮船负重时,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站在新时代浪尖上的新闻记者们,也只有把这重重的家国天下放在心里,才能看到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