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2)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
(3)巨晓林逐梦永不放弃、创新永无止境,从一名普通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全国劳动模范。他只有高中学历,但编撰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铁路施工一线“宝典”;身高只有1.62米,却被称为“小巨人”。
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根据你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材料解析
本次作文为多则材料作文,提供的三则材料,从性质上可分为言语材料与事实材料两类。
第(1)则材料,引述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的话语,语句整体隐含一个判断——巨人造就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需要巨人,巨人造就时代;这就引发我们思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要成长为怎样的巨人?要为新时代做出怎样的贡献?另外,“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一句对文中的“巨人”做了阐述,也为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将“巨人”具体化,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
第(2)则材料,引述李祖洪对北斗研发评价的话语,共两句话。第①句,强调北斗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表明靠我们自己,只要干,只要奋斗,也能制造北斗类的大国重器,也能成就巨业;第②句,化用牛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句话,强调“自己成为巨人”,告诉我们如何在技术落后或人生不利条件下崛起的途径,此句隐含成为巨人的必要性,也暗示如何看待巨人。
第(3)则材料,概述巨晓林如何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模“小巨人”的事迹。 这则材料实质是对第(2)则材料如何让“自己成为巨人”的回答,既要“逐梦不息,创新不止”;这则材料是对“巨人”的具体阐述,巨人之“巨”不在于身份之贵,不在于学历之高,更不在于身高之长,而在于追逐梦想之坚定,在于追求创新之坚决,在于人生奋斗之坚毅。
三则材料围绕“巨人”,从时代需要巨人、让自己成为巨人、如何成为巨人三个维度分别阐述,主题集中,逻辑分明,给学生以明确的写作指向。
2.理解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根据你的思考和感悟”,明确要求考生要整体把握三则材料的核心内容,立足核心话题,确定切入角度;“思考与感悟”应该是来自对三则材料的阅读体验。写作时要与启示类材料作文的写法相区别。
3.写作主题
本次作文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青年学生如何让自己成长为新时代的巨人,属于“青年与时代”“青年成长与成才”的大话题。写作时,只要扣住核心问题,通过界定核心概念明确成为什么样的巨人,阐述清楚成为时代巨人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成为时代巨人,就是符合要求的作文。当然,学生也可以着眼核心问题,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如必要性或如何做等角度阐述,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学生受第三则材料的影响,只是抓住“创新”或“坚持梦想”,并且以此为写作的主体,没有落脚到成为巨人上,那就是偏离写作中心了。
优秀标题
处巨人时代,做时代巨人
逐梦创新无止境,自强奋斗做巨人
奋斗创新之魂,铸就巨人臂膀
自强不息,成为自己的巨人
以巨人之姿擎未来蓝图
提升内在本领,做真正的巨人
以巨人之志,汇复兴之源
做时代所需之巨人
以巨人精神雕琢奋进时代
奋进新征程,逐梦做巨人
怀揣巨人之志,成就复兴中国
做新时代的巨人
以巨人之姿,绘时代宏图
逐梦铸就伟大,拼搏终成巨人
时代潮起,做巨人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