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格言联壁》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清·张廷玉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因此,对材料的解读很关键。
审题:
三则材料讨论的都是交友、择友的话题,由此可从交友、择友的角度立意,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朋友是益友,什么样的朋友是损友。第二则材料提醒我们要慎重对待与我们交往的人,辨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朋友。第三则材料劝诫我们交朋友要谨慎选择,不要结交品德不好的人。写作时,可以将三则材料结合起来立意,也可以根据其中一则材料的含意进行立意。
立意:
1.择良友而交之;
2.良师,即益友;
3.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与良品、良德共友。
例文:
交友之道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交友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正因为重要,交友就应该慎重,切勿误交。
贼友不可交。贼友,俗称“狐朋狗友”。这种朋友的特点是“利则相攘,患则相倾”,其人生哲学是“人人为我”当你有利可图,或有权可用,或有势可仗时,他们会猬集于你的身边,吹你,捧你,满足你的虚荣,刺激你的物欲,投其所好,诱你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然后再下一块大石,拍拍手,去寻另一个目标。古人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贼友的活画像。交这样的朋友,其结果,轻者事业无成,碌碌一生;重者则可能误入泥淖,自我毁灭。
密友可以交。密友,就是亲密无间的知心朋友。这种朋友“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因而历来为不少人所推崇。荆轲赴死的故事流传千古,便是明证。但密友所重,其情往往侧重于“哥儿们”感情,其义则往往表现为江湖义气。这种“哥儿们”义气,往往因情害理,误事误国。三国时的刘备,因关羽被害,不听孔明劝告,一意孤行,大兴报仇之师,结果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只落得白帝托孤的下场,这便是为哥儿们义气所溺的沉痛的一例。
与密友相似但有本质不同的是畏友。相似的是,二者都不是惟利是图的结合;不同的是前者以“情”为纽带,而后者则以“道”为准则。古人为畏友下的定义是“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意思是说,这种朋友不仅可以在事业上给你帮助,而且能在你有了过失时及时提出警告和规劝。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由于“当局”的缘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地发现过失,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正视缺点,弥补过失的。这就需要一些清醒的畏友,从旁指出病症,帮助疗治,使自己“过而能改”,少走人生的弯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畏友之为友,已经超出了一般朋友意义上的帮助和友爱,也洗去了“不期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江湖色彩。其意义小可立身修德,大则益国利民。无疑,这样的朋友应多交、广交。
在商潮澎湃的今天,旧的道德规范正被打破,新生的又尚未健全,我们正处在价值观重建的新时代。因而,摒绝贼友,慎交密友,广结畏友,对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航船才能免于触礁,顺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