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辑《智囊全集》中,有一则关于东晋名臣陶侃的故事。
陶侃在任荆州刺史之时,要求造船的匠人将锯木屑收集起来。大家并不知道刺史大人收集锯木屑有何用处。当年下大雪,陶侃就用木屑来铺路,便利通行。
运往京城的官用竹子往往不要竹头,陶侃就让监督伐竹的官员把竹头留下,因为竹头坚硬,制造兵船时正好可以削制成好竹钉。堆积如山的竹头,在后来桓温讨伐蜀国时都派上了用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然后分析材料的类型,如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本题就属于记叙性材料,对于这类材料,考生要圈出材料中涉及的对象,如本则材料涉及的对象主要是“陶侃”“木屑”“竹钉”。接着就要确定立意的角度,一般是从主要对象的角度进行立意,如本次作文,可以从“陶侃”的角度进行立意,分析陶侃做这些事情的原因、结果,采用因果分析法来进行立意。
【审题】材料由陶侃的两则小故事组成,一是收集木屑后用它铺台阶,二是收集竹头后用它做竹钉。材料中的“木屑”和“竹头”本是废弃无用之物,但是在陶侃的安排下,一个铺了路,便利同行,一个制成竹钉,建造兵船,陶侃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以知致用”进行立意;这些废弃之物在陶侃的巧妙运用之下都变成了宝物,可以围绕“变废为宝”“发挥事物的长处”等进行立意;因为陶侃事先收集的木屑、竹钉,解决了大雪路难行之灾和造船用竹钉的问题,因为他事先的这些工作做得很好,结果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考生可以围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进行立意。考生还可以从“木屑”“竹头”的角度立意,“木屑”“竹头”代表那些微小的、看似无用的东西,结果这些东西也有自己发挥价值的地方,由此可知,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考生从这个角度立意也可以。
参考立意:
①变废为宝;②未雨绸缪;③以知致用,知行合一;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价值。
素材: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如果没有越王的准备,他怎么能够打败吴国?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为写作《红楼梦》作了充分准备,终于写出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临时抱佛脚,事情易办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变废为宝,你会感到一种无比的快乐,那是一种"大材没有小用"的快乐。
青春就是一场变废为宝的成长,我终将会把过去不屑一顾的东西,一样一样地翻整出来,打上非卖品、无价之宝之类的标签。因为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被扔掉,最初背负的行囊就是我生命的全部。
未雨绸缪,成事之前提
同样穿越“死亡之海”,余纯顺没能做好充足的准备,空有挑战自然的激情,却不幸身死其中,而卡拉却在穿越之前做足了准备,最终千方百计地适应自然后,穿越成功。不仅如此,卡拉还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自己服务。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应自然,未雨绸缪,做足准备,善假于物,方能取胜。而盲目草率,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可悲,可惜!
尊重规律,不亦乐乎?做事情都要做到未雨绸缪,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这一规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次海战之前,英国人了解即将到来的一场大风暴,偃旗息鼓,避而不战。而法国人不相信这一传言,冒险穿越海峡,举军进攻,从而所有战舰,全军覆没,葬身鱼腹,使英国在战争中获得了根本性的胜利。正是因英国尊重气象规律,才使其获得了战争胜利。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未雨绸缪的前提与基础,倘若法国人尊重规律,没有冒险出征,而是做好做准备,等待时机,战局可能不会这样。违背规律鲁莽行事,必然带来恶果。
提早准备,不亦智乎?既然未雨绸缪,做足准备需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那么比别人提早一步,让自己更早一些做准备则是做事成功的保障。毛泽东在少年求学时,每天都比别人早起一些,提前预习今天的学习内容。这样,他的学习成绩十分突出,终于从湖南师范脱颖而出,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后来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看来,古人说的没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像徒步穿越大沙漠这样的大事,更改如此。所以说,机遇和成功,都是赐予那些事先有准备之人。而智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提早准备,做足功课,占尽先机,进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盲目草率,不亦悲乎?有些人做事从不提前准备,不未雨绸缪,而是凭一腔热血和成事的冲动,盲目草率行事。他们对即将到来的事情心里没有数儿,因而无法把事情做得最好。当困难来袭,只能仓皇应对,手足无措,毫无章法,最终走向失败。当年刘义隆求胜心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只落得个“赢得仓皇北顾”的惨局。从此,国则不国,一蹶不振。倘若他当初像诸葛孔明那样行事,谨慎细心,不打无把握之仗,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由此可见,那些盲目草率行事的人,都要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埋单,而酿成人生的惨剧,甚为可悲。只有那些无目标,无计划,像一只无头苍蝇般乱撞的人,才会落得令人遗憾终生的下场。
法国哲学家帕格森曾说:“不对自己人生做准备与规划的人,终将一事无成。”确实如此,我们青年人,都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与准备,尊重规律,还要善于借助外物,发挥主观能动性,未雨绸缪为人生助力,这样,我们的人生才发挥最大的价值。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未雨绸缪,成事之前提》,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也或者化用名言警句展示自己的语言功底。其次由材料而引出话题,或者运用排比句引出自己的观点。正文主体部分运用并列式合对照示结构,从“尊重规律,不亦乐乎”“提早准备,不亦智乎”“盲目草率,不亦悲乎”三个角度举出实例进行论证,结尾呼应前文,引用名言,号召要为人生提前规划,并善借助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