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时事推移,新旧交替。 传统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是社会前进的包袱

2021-04-25 16:04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事推移,新旧交替。
传统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是社会前进的包袱。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请以“新与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与立意
1.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道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命题。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人们与传统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后一句表明了对传统的态度及其原因。总的来说,材料的主旨即为既要传承传统,更要面向未来,发展传统。
材料的关键词是“传统”,“传统”意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现代汉语词典》)。传统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里流淌在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时期的社会因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根基。因此,本次作文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和时代的积极意义。
传统无时不蕴含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琴棋书画,甚至生老病死,都与传统息息相关。但传统有好坏之分,有科学、愚昧之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也会变“味”。如何对待传统?关键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只有对传统的创新,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让它一代代传承下去。如国家将清明、端午、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就是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如白话文的变革、戏曲的创新、新文学的兴起……就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如春晚联欢、清明鲜花、短信祝福……就是对传统的创新等等。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能抛弃传统,但时代在进步,人们又不能一成不变地守着过去的传统,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使传统输入新鲜血液,更好地发展。
2.本次作文的立意注意点
在审题时,应分清材料中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我们不能脱离传统”是前提,而后句“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是材料内涵的重点。如脱离材料漫谈“传统”,或只写我们要继承传统,或只写我们要抛弃传统,都是偏离材料中心,判分应不超过48分。正确的立意应是由我们与传统的紧密关系入手,引出我们应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前后两句均需关照,后句为立意重点。这是本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
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阐明“传统”的具体内容。可写人,可写物,可写事,也可从“文化”“思想”等领域入手,可多角度联系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新与旧”。题目前的材料既是对写作的引导又是限制,所以一定要好好解读材料。
首先,核心词是“传统”,提示我们题目里的“旧”是指传统。“新”就应该是与之对应的现代。
第二,提示学生要正确对待传统,“不能脱离传统”,也不能“停留于传统”,这是对立意方面的指导和限制,也就是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而是要辩证地看待。
正确审题、立意之后就要注意选材和构思。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切忌泛泛而谈“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要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可写人,可写物,可写事,也可从“文化”“思想”等领域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

新与旧
袁中方
家中最近新翻修了房屋,钢筋水泥的骨架,粉色瓷砖装饰的外墙,结实而美观。门前院子还缺一堵围墙。妈妈认定要用新式的铁栅栏,父亲却留恋原来那堵篱笆墙。
他们纠结于新与旧之间。
我也不只一次梦见原来那堵篱笆墙。篱笆是祖父用竹竿、树枝扎成的,参差不齐,错落有度。与直挺挺立在路旁的铁栏杆不同,虽然失缺三分庄严,却更多了七分随和。
篱笆墙的顶端没有刻意削尖。篱笆上开满了花儿,蓝色的牵牛花、黄色的丝瓜花或是紫色的扁豆花,偶尔会有一两株蔷薇或月季艳艳的开放,蜜蜂也在花间忙个不停。路过的小女孩揪下一朵花插在头上,主人瞅见也不生气。
可城中的水泥墙顶端却总要撒些玻璃渣或将栏杆顶头铸成笔挺的利刺,严厉地警告你,别靠近。这是提防与拒绝,全没有了篱笆墙的包容与随和。
你若漫步于都市,那水泥墙在日光暴晒下散发出阵阵热浪,让你更添几分烦躁与不安;可这篱笆则不然,斑驳陆离的影子印在泥土上,微风吹过,花的芬芳、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心中也更多了几分宁静。
中国传统的旧物件大体与篱笆一个风格,随和且自然;而西洋流入的新的物件却总有点直楞楞的铁器时代的风格。
这新的水泥墙当然更有防贼的优处,定不能一并拆去全换成篱笆。但是如能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留下那么一些,便可以是使我们铁石水泥筑起来的冰冷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温情。
其实新与旧一直都不是你死我活的仇敌,费孝通说得好,应该“美美与共”。汽笛轰鸣下的我们不应忘记那篱笆墙的影子,而在儒雅书斋中沉醉于古典时最好也要记得那愈发摩登的脚步才是时代所趋。
最后还是采用了父亲的方案。新建的那道篱笆墙与新房的水泥墙的新旧结合,却也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美美与共,美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