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1955年,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孙景坤复员,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悄悄掩藏过去的战功和荣誉,只一句“当兵回来了”就回到家乡。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用几年的时间和村民们在家乡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孙景坤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自己在战场奋勇杀敌的故事,甚至他的亲生儿女也不知道,若不是一次巧合,他的功绩可能会被掩埋一-辈子。记者采访孙景坤时,他说自己一生普通而平凡,做得太少,奉献得不够....
材料二: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
他们的命运像行星的历史。
每个行星的一切都是特殊的、自己的,
没有命运相同的行星。
——摘自叶夫图申科《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意思的人》
材料三:
周筱扬是一名高三学生,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境、普通的长相、普通的成绩,他总觉得自己前途渺茫。在紧张的高三学习阶段,这种感受更加强烈,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太难了!”
请你给周筱扬同学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看待个人的命运”,与他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一讲述了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孙景坤的故事,他深藏功名,选择艰苦,为民造福,服务百姓,甘于清贫。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材料二叶夫图申科肯定了每个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每个人都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材料三主要讲述了学生周筱扬自感平庸,压力大,前途渺茫。三则材料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即“如何看待个人的命运”。考生可以选择“把握命运”“创造命运”“命运与人生”与命运和解“等角度,显出年轻人在看待问题、认知社会方面的能力。
谨慎选择写作的角度,在材料的选用上,要尽可能避免一些常见的事例,如爱迪生、贝多芬、甘地等。选择一些略带新意,或是有着一点文化的气息的新材料,才是满足一篇好的材料作文的关键。
注意本次作文要求给周筱扬同学写一封信,主要围绕”如何看待个人的命运”,与他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最终能让他正视命运,正视压力,不再迷茫。
注意书信的格式: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④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④祝颂语。一般是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普通的信多用“祝你健康”、“此致”、“敬礼“之类的话。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词,不要乱用。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一种在写完正文之后,紧接着写“此致”,另起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一种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安好“等词。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xxx、父xxx、你的朋友xxx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立意:
1、把握自己。2、书写人生。3、主宰命运。4、扼住命运的咽喉。5、命由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