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索驼传》,谈到郭橐驼种树的技巧,“索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茂)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习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培土)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老师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发挥自身的潜力特质;有的同学认为,学习需要干预和管理,应该“旦暮抚之”,不可“去而不顾”;有的同学认为,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加以约束,正确引导……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本题材料讲了在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驼传》,谈到郭驼种树的技巧时,老师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树木与育人有很多相通之处,那么在育人方面,我们可以向郭橐驼学习什么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自然生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可是,“放养”不是“放纵”,“放手”不是“无为”,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也是必需的。这道作文题立足育人话题,考查学生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辩证性。
[参考立意]
1.最好的育人方法是尊重学生个性,顺应天性,做到因材施教;
2.“放养”不是“放纵”,育人也需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精准培养;
3.教育要讲究艺术性,既要给空间,也要有约束,主张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