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我们认为某些事“当然应该是这样”的时候,反而是危险的。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写好作文,审准题意,即理解材料信息是关键。通过抓关键词法理解分析一下所给材料:“有人说,当我们认为某些事‘当然应该是这样’的时候,反而是危险的”,其中“我们认为”,强调主观认知;“当然应该这样”,强调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一意孤行、独断专行、片面绝对、狂妄自大、不够虚心;“危险”,指因为相信自己的感觉致使缺少实践验证,太过自信便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把复杂问题看轻想简单,疏忽大意轻敌心态最终招致失败或者祸端。
这样就可以写凡事不可想当然,经验主义主观臆断要不得,自以为是惹祸端。这类作文适合紧贴现实生活,自己或者身边应该有很多鲜活的事例,当然联系历史事件或者文学作品影视剧里的经典故事、桥段也是非常有趣的。所谓经验主义,是形而下学 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参考立意:
(1)都是“想当然、自以为是、经验主义”惹得祸。
(2)用事实说话。
(3)不要让“当然应该是这样”成为口头禅。
(4)眼见为实,感觉为虚。
范文:
凡事不可想当然
在工作或学习中,最不应该发生也最容易发生的事情之一,就是误事。而我们之所以误事,往往是因为喜欢想当然所致。
如:“我以为没事 ”“我以为这道题就是这么做的呢 ”“我以为这个知识点早就会了呢”……往往一有诸如此类的想法,一些不该误的事就发生了。
《伊索寓言》里《驴子渡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主人要求驴把盐驮到河对岸,驴不小心滑到了水里,爬到岸上时,盐变轻了。主人发现了驴的阴谋,想治治它。有一次主人要求驴驮海绵到河对岸。驴以为跳下河会使驮的东西变轻,结果差点淹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只凭经验办事。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想当然”呢?
第一,少一点先入为主。也就是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之前,不要轻易以自己的感受、标准来对事情下结论,作判断。这种模糊的先入为主,往往就是导致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所在。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我这么想不等于别人也这么想,我这么认为不等于别人也这么认为。只有在经过核实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
第二,拿不准的事一定要找有关方面确认。但在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人在“拿不准”的时候却不愿意问呢?原因无非是三种,一是怕问了会让老师或者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不强,宁可自己闷头想;二是怕别人不告诉自己,觉得问了丢面子;三是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即使不问也不会出什么事。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最要不得的,在工作或学习中,别一味地依赖自己的大脑,也多劳动一下自己的嘴,遇到拿不准的事一定要问,一定要确认。
第三,多作调查研究。这点不仅表现在一般的学习、工作中需要,在面临做有关决策和决定时尤其重要。当我们进行某些工作尤其是重要性的决策工作时,调查研究永远是避免失误的关键。而且,这种调查研究,不应该是浮在表面,更不是应付了事。越认真越好,越细致越好,而且很多时候都要亲自作调查,这样才能确保决策正确,工作有效。
第四,有变化要及时调整。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执行一项任务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很多出乎意料的变化。这就是在计划之外的变化。如果当时能及时注意,那么完全有时间作调整,重新安排,不至于带来太大的影响。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养成随机应变的良好习惯,这样才不至于事到临头才措手不及,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到最少。
有人说,当我们认为某些事“当然应该是这样”的时候,反而是危险的。这句话一点没错,希望我们深刻反省并引以为戒,凡事不可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