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2年冬奥会的奖牌拥有一个意蕴深远的名字——“同心”,与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一样,设计灵感均来自中国的玉璧。这无疑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延续,同时,将玉运用于奥运奖牌的设计更是中华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以玉比德”的文化观念深深影响着华夏儿女。随着历史的发展,“璞玉浑金”的淳朴善良,“抱玉握珠”的富有才华,“宁为玉碎”的高尚气节,“金玉良言”的劝诫教诲,“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汇聚成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玉文化,更是中华民族赓续不断的精神坐标。
阅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这些精神坐标在成长中给予你哪些影响和启示?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从材料来看,材料第一段主要介绍了2022年冬奥会与2008年奥运会奖牌的设计灵感均来自中国的玉璧,并明确“将玉运用于奥运奖牌的设计更是中华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材料第二段由《诗经》中语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引出“以玉比德”的文化观念,随之介绍了“璞玉浑金”“抱玉握珠”“宁为玉碎”“金玉良言”“化为玉帛”等中华玉文化,并明确“这些又都成为中华民族赓续不断的精神坐标。”
从写作任务来看,需要写材料引发的感悟,以及这些精神坐标在成长中给予自己的影响和启示等。
考生应该明白,材料的核心或指向在于“玉文化”中的精神坐标给予人的影响。无论如何行文,都必须紧紧围绕“玉文化”这一主题,不能将写作的中心泛化为一般的“文化传承”或“精神坐标”而偏题甚至跑题。
作文时,可以从整体上谈玉文化中那些精神坐标对人的影响,也可以谈玉文化中的某一精神坐标对人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文不宜仅囿于材料所举“玉文化”中几种精神坐标(“璞玉浑金”的淳朴善良,“抱玉握珠”的富有才华,“宁为玉碎”的高尚气节,“金玉良言”的劝诫教诲,“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不加选择地,简单地对其进行扩展式罗列性分析,而缺少更符合内在逻辑的整合与深入探讨,以免文章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行文更不能胡乱地将诸如理想、信仰、拼搏、执着等等其他虽有助于我们成长但与“玉”的特征与精神毫无关系的“精神坐标”,生硬地冠以“玉”之精神,生拉硬扯,牵强附会,穿靴戴帽,论证无力,缺乏逻辑性、科学性与严肃性。
【学生好文】
玉系中国心,璧凝民族魂
刘承禹
双奥奖牌,玉璧为线实现传承。观诸生活,一人行为谦逊有礼,人们便常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赞美之。而玉文化更是刻入中国人基因,走向未来。今日,请诸君随我笔锋,见其来源与内涵。
珠玉之物,常在溪流中发现。蒙昧未开之时,不知缘何契机,先人偶然得以触摸到天然玉石。经过河水千年万年的爱抚,玉早已退去了岩浆的火气,脱掉了顽石的古板,以温凉示人。而人的触摸,这前所未有的滑腻之感,不禁使人忘却了围追捕猎的杀气、刀耕火种的火气,内心生出澄澈清明、物我合一的美妙境界。由此,玉便为人知晓,得人敬重,直至走入了文明。
玉为珍贵之物,而又由其给人以“润”之感,代名了优雅、高贵。西部先民的王龙、周代祖先的玉如意乃至后面王朝的玉带,无不昭示这一点。不仅触感良好,其颜色也多为青、白,乃至于透明,给人以干净之感;用手轻敲,这淡色物件竟发出如珠般的美妙声音。是以有“冰清玉洁”形容纯净,“金声玉韵”形容浑声。官员上朝时持“玉笏”,喻意心中清明,所言清白,一心为国;圣旨发出的要盖“玉玺”,表明命令厚重,权力威武,一言久鼎。玉与高、雅结名,实不虚也。
虽温凉如水,可是玉的内心,仍是一块岩石。虽身量娇小,不足以顶天立地,可其坚硬程度却未见低了分毫。刚玉是自然界中仅次于金刚石的硬物,可以用来雕琢他物。而不仅仅是物理性质坚硬,其文化寓意,也带上了一股坚忍不拔、坚贞不屈的意味。中国历史上,出了多少像屈原、文天祥、谭嗣同之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烈士贤人!生也为玉,死也为玉,绝不苟且偷生,自我降格为泥瓦之类。此中壮志,气撼山河,可载之物非玉毋复有也。
外圆内方、外柔内刚,正是君子的一体两面。玉具备如此美好品质,承载千年古老文化,其精神品格,当人人为始,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承美玉之精神,书未来之华章
蔡亚卓
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文化深处,含一束耀目之光。回望历史,见文明古国一一衰落,庙宇宫殿已成现代社会脚下的瓦块珠砾,然而,是什么让中华文化长续永存与日月同光呢?细想来,大抵是其如玉的品性。这种品性根植在国人心中,更彰显于国家气度,使我们在暗夜中向往,于光明处回望。那么,如玉的精神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对于当代青年又有怎样的价值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就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
在无数个至暗时刻中,眼见人民流离,山河破碎,大厦将倾,无数的人奉献己力,以微弱荧光承文明炬火,甚至不惜生命代价。这样的人,我们称其为英雄。回首望去,从屈原在江畔振臂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玉在他身上的体现便为高洁似玉,岂肯苟存。这也得就了中华民族的无畏气节。
玉所赋予我们的不只有“宁碎”之气节,更有温良之品性。
辜鸿铭曾言:“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诚如所言,中华民族在无数险阻处,以温良之品性,造就文明之韧性。也正是这种如玉的品性,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仍念以人为本,在朝代更替中长存家国情思,在乱世中坚定挺立,在盛世中砥砺向前。
那么,玉又能给当代青年什么启示呢?
我相信,在青年成长过程中,也正是玉之精神激发着我们不断向前,劝勉着我们以宁为玉碎的气节、化为玉帛的友爱,抱玉怀珠的才华,不断丰富并完善自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放弃扶摇直上的云梯,实现不计报酬的“我为人人”,在困于信息茧房的社会,秉持开放的心态,追求多元一体的自我完善。君子当如玉,谦良恭谨。时代嘈杂,而玉是我们心之所守,亦是我们生之所往。
青年如玉,国家如玉,时代亦当为玉。玉之精神,看似无形,却决定了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它是千年文明的精神礼物,亦当为代代传承的永续之书。以玉之精神,创时代之华章,于刚毅中展气量,于温润处见锋芒。
君子如玉
荆棹引
自打我记事起,我母亲的手腕上就总戴着一只玉镯。母亲对这玉镯十分喜爱,以至不论何时何地都不曾摘下。起初我对这事感到不解,开口询问,她便说:“君子如玉,而戴一块玉在身上,人与玉可以相互滋养,使人如玉。”
君子应如玉,温而不愠。
君子待人之道,温文尔雅,慈眉善目。对待朋友,他们柔情似水,细心体贴;对待敌人,也尽是以礼服人,从不横眉瞪眼,怒气滔天。君子的待人之道,如同玉石的表面,抚之平滑,触之清凉,使人愉悦,沁人心脾。
君子应如玉,贵而不艳。
人们总喜爱买些贵重物品装点自己,或赠给别人来表达心意,金银贵,钻石贵,而玉石也贵,然而,玉石的贵重非同寻常,光照金银,熠熠生辉;光照钻石,闪耀非常;而若以光照玉,唯见其文理之精美,色彩之华丽,不见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真正的君子,学识之厚如玉纹理之繁复,但从不会傲人自诩,推销自己。卧龙诸葛,隐于深山,藏于凡石,三顾茅庐被请出山,如采玉出石美感尽现;七擒孟获却从不邀功,如玉石平静从不折光。
君子应如玉,不为瓦全。
君子心中常有一种只属于自己的信仰,犹如玉石之中都有着一些独一无二的纹理。玉石因这些纹理而价值连城,而君子则因为这些信仰而受人尊重。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坚定自己的信仰,决不动摇,就如同玉石,宁愿成为易碎之物,也要保有身上纹理,否则只能如瓦片一般,毫无个性,泯然众人矣。心中的信仰,是使君子区别于常人的重要特质,只有坚持这种信仰,我们才能受人重视,走得更远。
“君子应如玉”,自幼我就被母亲如是教导。久而久之,每当我看见一块美玉,就不禁惊叹于它的温良顺滑,它的贵而不艳,以及它引人注目的纹理与击之即碎的特质。继而,我就会开始反思自己,与那如玉一般的君子,又差在了哪里。
我想,所谓“玉滋养人”大抵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