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

2020-12-22 15:30超越网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文章应针对王勃的生平,发表对“士之致远”的看法。
对于王勃,我们可以说,他写出千古奇文,史上留名,已算“致远”;他勤奋好学,积累深厚,故而“致远”;他经历人生的起伏后,领悟人生哲理,保持乐观豁达(由《滕王阁序》可知),故能写出《滕王阁序》这样境界开阔、文辞优美的文章,达到人生的高度。也可以说他英年早逝,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算“致远”;这与他的个性有关,比如浮躁浅露,缺少敬畏,境界不高,行而不稳等等。总之,文章达到这两个标准才算审题准确:
1.从王勃的人生经历谈起。
2.文章中心是发表对“士之致远”的看法。能由此引申,在当代语境中谈论,文章格调才算高远。至于怎样才能“致远”,学生可以见仁见智,但必须有理有据。



才高可致远
高二某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王勃年二十六死,名留青史;万千庸人年七八十四,未识其名。为何?我只想说,才华有别,才高方可致远。
人生而有异,有14岁就大放光彩的晏殊,就也会有60好几的无闻老书生。四海的人流中,头上不带个光环,怎么能被人认得出呢?
有才更要显才。
一分简历要显才,不然就错失良机;一匹好马要显才,不然就错失伯乐;一个人更要显才,不然,纵使有100个爱因斯坦聪明,不被知晓不曾显露,与地下室的废尘有何区别?所以我认为,王勃有才而显才,是不该否定的,如果否定了,那么,千古之绝唱《滕王阁序》能否定吗?作为世界文化瑰宝的创造者,王勃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致远者。于是,先有才后显才,方以此致远。
有才更要成大才。
王勃的死很可惜,因为他有足够的才能为人类留下更多的文化宝藏,但细一想,王勃的才还不够大。大凡真正致远者,必有旷世之才,更有旷世之德。一如那些才德兼备的圣人夫子,精通仁义如孔夫子、参透六道如老夫子、龙场顿悟如王阳明,他们不光有大才更有大德,是大德大才兼修才成就登峰造极的行者。王勃的惋惜与悲剧,虽有当时对人才的苛刻,却也更有其自身的原因,“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就是最好的注脚。其英年早逝,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德不配位的结果。王勃的悲剧同时也警戒世人,放长眼光,德才兼修,不宜有小才而窃喜。
有才更要广才。
局限于某方面的天才可以肯定,但所能到达的境界也可以想象,于是需要多方面涉猎,因为广博的才能不仅丰富自身,更能让智慧相汇交融。如果福尔摩斯只精通心理学,那他就放过了许多罪犯;如果秦始皇不仅懂用兵之法,还懂治民之道,那秦朝兴许能长盛不衰。应该说,王勃是个天才,又勤奋好学,在音乐文学方面都很有造诣,如果他再多懂得一点为人处世与为官之道,那他的官运是不是会亨通呢?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样的千古名句是不是更多呢?那他的人生是不是可以有更远的企及呢?
才如树,有根有枝干,如果根汲取了足够的养分,主干能支撑起越老越繁茂的枝干,树叶能吸收足够的阳光和雨水,这样长啊长,有一天就摸到了那朵白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发言人:文强
  2020年12月19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