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庄子》)
②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④一沙一天地,极微即无穷。人是世界的量器,世界也是人的容器。(《2023新年献词》)
以上关于“小大之辩”的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建议】
参照2022年全国卷1作文评分标准。字数达800,但只选取了材料中的一句话,仅仅谈“渺小”“谦卑”“积累”“从小事做起”“不可贪图小利”之类,未体现与另一句话的关系,不超过42分。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作文题。“二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互补、相辅相成、一分为二等。
审题时首先明确“小”与“大”的内涵,然后厘清“小”和“大”的辩证关系。
第①句:我在天和地之间,就像是一粒小石子或一颗小树在一座巍峨大山上一样。在广阔的天地之中,个体显得如此渺小,也正是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因而更懂得谦卑。若结合庄子《齐物论》《逍遥游》等代表作进行深入思考,人可以在精神上超越个体的“小我”,将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达到一种自由洒脱的境界。
第②句: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在原文中,子夏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就告诉他,一是“无欲速”,二是“无见小利”。“无见小利”就是不要着眼于小利益。只把目光盯在小利上,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不看小利,而观大局,有大心量,有长远的目光,才能成大事。
第③句: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聚成江河大海。做好小事,是成大事的第一步。若结合原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以引申为从点滴做起,一步一脚印,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④句:个体纵然微小,但依然可以从“小我”之中看到大世界的样貌,将自身融入时代的洪流,为人类历史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成就“大我”
四句话都指向“小”与“大”之间关系,既有对“小”和“大”的正确认识,也涉及在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具体实践。题干中明确要求“选择其中两句立意”,行文最好直接引用两句话。“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对这一关系的表述,即文章的观点。选择语句时必须考虑两句话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不可随意搭配,导致文章分论点之间简单并列,甚至脱节。
【立意参考】
第①④句:以己微光,铸国荣光。
点点微光,照亮世界。
第②③句: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小袋子里装不下大物件,短井绳没法从深井里打水。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胸襟宽广,有海纳百川之气魄,同时还需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