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
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命题作文,文体和题目已经限制了,题目就是“美育是一种刚需”,文体限制为议论文。考生需要结合这个题目来立意。这个题目是一个判断,可以从阐释原因的角度入手构思,重点探讨“为什么”;也可以是解释题目内涵的角度入手,重点探讨“是什么”的问题,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立意:
美育是一种刚需:可以具体阐释原因;可以具体解释这个定义;可以探讨如何去做等等。
素材参考:
美育在孩子的学习成长与人生发展中,的确能涵养审美情趣,培育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情感,激发对美的追求的热情,甚至激发创新与创造的潜能。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但值得警醒的是,美育尽管很重要,但其在不少学校遭遇尴尬,承担美育功能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学科被视为“副科”“豆芽科”,且这些课程常常被所谓的“主科”随意挤占。
美育在某些地方不被重视,一方面应该归咎于走偏的应试倾向。在分数定前程、成绩决定命运、唯升学率独大的教育话语体系中,承担学校美育教学的相应学科实难为学生增加考分、为老师赢得口碑、为学校留下声誉,受到忽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也许跟美育特长生加分有关。因为可以加分,一些学生及其家长选择走捷径,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美育的短视与功利。
美育是一种刚需
蔡元培说,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是的, 美育是一种刚需。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行文结构:首先引用材料开门见山切入中心——美育是一种刚需;接下来先论述分论点“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以孔子、蔡元培和乔布斯的言论来论证;接下来论述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接下来论述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论述;再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观点“美育是一种刚需”,号召从学校和社会角度都要行动起来;最后再用优美的语段收束全文,意味深长,让人耳目一新留有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