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

2023-05-20 19:15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了解了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极力向朝廷举荐,王安石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修功不可没;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而苏轼与王安石原本也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被王安石斥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的“坏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王安石贬出朝廷。然而在历史上,欧阳修以不遗余力举荐人才著称;而“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王安石虽然因改革而陷入争议之中,但却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概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三人交往的经过,重点讲述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交恶的原因。当然,材料中也具体阐述了,这种交恶并非因为私人恩怨,而是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政见之争。根据“然而”引出的文字可知,材料对这三人并没有明确的褒贬态度。审题时,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这三人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欧阳修善于发现人才,同时举荐人才也不遗余力;苏轼被贬后并没有颓废沮丧,而是仍以积极态度生活、创作,建树颇丰;王安石不顾非议勇于改革,力求找到一条强国之路。这些都具有“启示意义”。因而这三个人都可以成为立意的角度。
试题要求回答“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注意选取其中一人来写,体现“最深”,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当然也可稍微带一下其他两人,体现“比较”思维,但不可对其他人物采取“贬”的态度。
写作时,若从欧阳修的角度出发,可根据其善于发现苏轼、王安石的才华,并积极举荐他们为朝廷效力,赞扬其爱才荐才,甘为人梯的精神,并结合当前中国急需人才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情境,体现最深的感触。若选择苏轼,则重点可从苏轼对待人生路上的痛苦、困境、失败、挫折、悲伤的积极乐观态度给予我们的启发下笔,鼓励青年勇敢迎接生命中的苦痛,懂得生活的正确态度。比如,面对挫折,有人咀嚼悲伤,而苏轼却坦然面对;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苏轼,我们应像苏轼那样,设法适应,坦然面对,以豁达的心态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而对于王安石,虽然可以适当批评其某些不恰当做法,但却不能否认其积极推动改革乃是出于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子丹心。因此,若写王安石,可从其爱国、敢于尝试变法、坚忍不拔等角度展开思考。

【参考立意】

1、百年大计,人才为本

2、甘为红烛,争当人梯

3、转换思路,前景广阔

4、洒脱面对风雨,心境平和乐观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敢于摸着石头过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