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街头“小广告”被称为是城市的“牛皮癣”。近日,某地城管部门启用了一种“城管网络执法

2018-12-18 09:22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街头“小广告”被称为是城市的“牛皮癣”。近日,某地城管部门启用了一种“城管网络执法系统”,对违规小广告上留存的号码,开展持续性的呼叫提醒。其中有一位张贴租房广告的居民,在20多个小时内被自动呼叫了7000多次。据报道,该系统已对100多个涉及乱张贴小广告的手机号码进行轮流不断地呼叫,已有十余人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并保证清除自己张贴的小广告。对于此举,有的人表示支持,认为应该在全国推广,也有的人担心会误伤无辜的人。
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与指导


①从命题导向上看,材料及命题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等内容。考生如何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体现自己的思考,这是本题设计的初衷。
②这是一则时事类材料,而且引导考生围绕固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因此,考生首先要明确写作的话题。根据材料的表述可知,写作话题是围绕“城管部门通过持续性的呼叫提醒促使部分人改正乱张贴小广告行为”展开的。论述对象应该是城管部门的行为,而不是“乱张贴小广告”这种行为。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区分。
③从写作范式上讲,考生不能脱离城管部门的行为,空谈社会法治、遵守社会公德等内容,而是要具体分析城管部门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基本的价值判断。
④从具体观点上看,考生既可以从“利”的角度谈“持续性的呼叫提醒”这种行为在矫正乱张贴小广告这种行为方面的突出效果,也应该看到其“弊”,那就是容易伤及无辜。特别是在持续性呼叫提醒之前,应该进行摸底调查,区分“恶意张贴”“初次张贴”“被陷害张贴”等不同的行为,核实情况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呼叫提醒。这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够从具体的层次与细节分析问题,并尝试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