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某著名诗人曾告诫孩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眼力、思力、定力、抗压之力

2021-04-16 17:47超越网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著名诗人曾告诫孩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眼力、思力、定力、抗压之力。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一种或两种,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阐释类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解读““四力”:一是眼力,强调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思力,强调是方法的把握和思想的积淀。三是定力,强调不为复杂的世界而影响的能力。四是抗压之力,强调在挫折面前的乐观与激情。这“四力”都是引导人成才的道理。作文时可根据对以上四力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实,这样作文才能有深度。
【立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为复杂影响的能力;方法的把握和思想的积淀;在挫折面前的乐观与激情。

眼力是一种“定力”
鉴定是一门“眼学”,靠的主要是“眼力”,这是没有问题的。真正的“眼力”,包含了一种“定力”,是通过与自身各种微妙隐蔽的心理作斗争的过程逐渐建立起来的。
“为重名所骇”者,本质上是自信不足,心虚“怯阵”。“重名”就是“来头大”,包括很多因素,比如世家旧藏,著录累累,前辈大师的结论,题跋“帮手”的过硬等等。与“怯阵”相反的是“轻敌”,古代书画市场上,那些缺乏“证据链”的,“光头光脑”的“真龙”,被冤枉埋没的又何可胜数。鉴定中的求真与务实,需要的是一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独立精神,既能“视袁绍如㙇中枯骨”,又能“识英雄于草莽之中”。
刚愎自用无疑是眼力的“毒药”。鉴定乃层层“掘进”之事业,需要不惮改过、从善如流的态度,如果被身份面子绑架,自护其短,不能虚心面对不同见解与前沿知识,自然无法做到吐故纳新,精进不已。而依赖与从众,则是固执的反面。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其他人一起看东西的时候,或者高水平人士对某件作品已有明确看法,多会不自觉地产生“放松”的心理。据当事者回忆,早年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鉴定书画时,就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由于鉴定数量庞大,一件书画拿上来后,只要一两个说话影响力大的人发表了观点,其他人除非发现有力证据,多是随声附和。
由贪婪而自欺,因畏难而避责,又是另一对矛盾。贪心一起,智商归零,这是世上绝大多数骗局成立的理由。有些行家帮别人鉴定难得犯错,而自己买东西却时而“马失前蹄”,就是“捡漏”心理的作祟。“捡漏”之心一旦发动,通常八匹马拉不回来,贪念趋进,理性后撤,使劲寻找有利自己判断的“正面”信息,而对反面信息视而不见。于此等处,可知“信息”与“外缘”其实无处不在,只是人心在做捡择。
所以,离开了“定力”,就没有靠得住的“眼力”。“眼学”的背后,是一门“心学”。 一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中正、开放、虚灵,“活泼泼地”。另一方面,要随时省察“起心动念”的那一瞬间,警惕所有的先入之见和惯性思维,并且能够及时纠正、“转向”。恰如“中锋用笔”,实质上是一种不断让笔锋从偏侧散乱的状态回归中正与弹性的动态平衡的能力。
佛家云“八风吹不动”、“平常心是道”;《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些玄妙的哲理,都可以运用到鉴定的场合。从这个角度看,鉴定与撑船、写字一样,都可以成为一种“修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