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康”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出现。《诗经·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在这里,“小康”是安康、安居的意思。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宋人洪迈在《夷坚志》卷一有“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明成祖朱棣曾说:“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这里,“小康”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新闻发言人表示,已经建成的小康社会远超改革开放之初的预想,达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
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既着眼于“小康”内涵的历史溯源,也关注其当代价值的再阐释。材料以中国古代关于“小康”的诗句、史料记载作为切入点,将中华民族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文化传统与当代我国努力构建的美好蓝图联系起来,引导青少年对“小康”的当代价值做深入的思考,并自觉为之努力以期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侧重于引导青少年思考“小康”的当代价值,并以此为理想目标落实到个人的追求与奋斗中。作文应在体现对“小康”内涵的梳理与挖掘的同时,突出“我如何做”这一主题,强调实现小康社会要“从我做起”的实践意义。
构思写作时,首先提出实现小康社会,从当下做起的中心论点,特别要注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文化”需要我们在今天传承和弘扬。同时,也可以横向联系发达国家的现状,在比较中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我们时代青年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更应承担起历史的重任,踔厉奋发,开拓进取,为人民谋幸福。
参考立意:
1.实现全面小康,传承千年梦想。
2.决战脱贫攻坚,加快民族复兴。
3.实现小康社会,为人民谋永福。